《蝴蝶儿·蝴蝶儿》

时间: 2025-04-27 02:16:27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蝴蝶儿·蝴蝶儿
作者:张泌 〔五代〕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著淡黄衣,
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胭脂,
惹教双翅垂。

白话文翻译

蝴蝶啊,正是晚春的时候。
阿娇刚刚穿上淡黄色的衣服,
倚着窗子在学习画画。
仿佛在花间看到,
成双成对地飞舞。
无缘无故地擦拭着泪水,
惹得她的双翅低垂。

注释

  • 阿娇:古代美女,传说中的王美人。此处指代美丽的女子。
  • 淡黄衣:指颜色柔和的黄色衣服,象征春天的温柔。
  • 倚窗:靠在窗边,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和泪拭胭脂:形容因情伤而流泪,泪水湿了面上的胭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泌,五代时期的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歌以清丽脱俗见称,常表现对美的感悟和感情的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细腻的方式描绘了美人和蝴蝶的意象,表达了对青春与美好的感慨。

诗歌鉴赏

《蝴蝶儿》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和情感细腻的词作。首句“蝴蝶儿,晚春时”便点明了时节,蝴蝶作为春天的象征,给人以生机与希望。接着“阿娇初著淡黄衣”中的“阿娇”意象,暗示了女子的娇美与青春的短暂。倚窗而立的女子,正是这幅画的主体,她在学习绘画,似乎在努力捕捉生活中的美好。

词中通过“双双对对飞”描绘了蝴蝶自由飞舞的景象,给人以一种轻快和愉悦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爱情中的双双相伴。最后两句“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则转入情感的低沉,表达了女子因情而伤的情景,泪水浸湿了她的妆容,令她的翅膀(象征着美与自由)不得不低垂。

整首词以蝴蝶的轻盈与女子的柔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瞬间,深刻而细腻,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蝴蝶儿,晚春时”:点明时节,暗示生机。
    2. “阿娇初著淡黄衣”:描绘美人外貌,营造春日气息。
    3. “倚窗学画伊”:女子在窗边,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4. “还似花间见”:仿佛在花间游荡,突出自然之美。
    5. “双双对对飞”:蝴蝶成双飞舞,象征爱情的美好。
    6. “无端和泪拭胭脂”:情感的转折,女子因情而伤。
    7. “惹教双翅垂”:描绘女子的无奈与凄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与蝴蝶相提并论,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将蝴蝶赋予情感,表现出生命的灵动。
    • 对仗:整首词结构工整,增加了韵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蝴蝶与女子,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失去的惋惜,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蝴蝶: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代表爱情的轻盈与自由。
  • 阿娇:美丽的化身,寓意青春与柔情。
  • :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泪水与胭脂:泪水代表情感的流露,胭脂则象征女子的美丽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阿娇初著淡黄衣”中的“阿娇”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传说中的美女
    C. 一位诗人

  2. 诗中“蝴蝶”象征着: A. 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B. 冬天的寒冷
    C. 伤感的情绪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失去的惋惜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 杜甫《春望》:虽同为春天题材,但着重于历史与社会的沉重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