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渡沂水》
时间: 2025-01-10 23:1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朦胧斜月曙星残,药饵和丸当早餐。
晓色渐分人影乱,风声未到客衣寒。
虺兀贵疲马愁霜滑,彴略溪桥怯路难。
何日故园茅舍稳,闭门高卧日三竿。
白话文翻译
朦胧的斜月和残星在黎明时分显得模糊不清,药饵和药丸作为早餐。晨光渐渐明亮,人影变得模糊不清,风声还未传来,使得旅客的衣衫感觉寒冷。疲惫的马在霜滑的路上显得忧愁,而略显不安的溪桥让行路变得艰难。何时才能回到故乡的茅草屋中安稳地生活,闭门高卧,享受日照三竿的悠闲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朦胧:模糊不清。
- 斜月:指斜挂的月亮。
- 药饵和丸:指早晨吃的药物与食品。
- 晓色:指晨光。
- 虺兀:形容马的状态,意为疲惫不堪。
- 彴略:形容溪桥的样子,可能意指狭窄或不稳。
- 茅舍:茅草屋,表示朴素的居所。
- 日三竿:指太阳升高,通常是指上午十点左右。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汝咸,清代诗人,生平不详,所作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旅途中,诗人经历了清晨的孤独与寒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普遍情感。
诗歌鉴赏
《晓渡沂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晨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朦胧斜月曙星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画面,斜月与残星的结合,象征着黎明前的黯淡和即将到来的光明。紧接着“药饵和丸当早餐”则突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药物的存在暗示着疲惫与不适。
“晓色渐分人影乱”一句,描绘了晨光渐渐照亮的景象,但人影却因光线的变化而显得模糊,反映出诗人的迷茫与不安。而“风声未到客衣寒”则通过感官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旅途中未抵达的寒冷,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后半部分“虺兀贵疲马愁霜滑”与“彴略溪桥怯路难”描绘了旅途的艰辛,马的疲惫与路的危险,隐喻了生活的重压。最后“何日故园茅舍稳,闭门高卧日三竿”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回到故乡,享受宁静与安逸。
整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份深沉的思乡之情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构成了诗人内心的独白和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用“朦胧”与“曙星残”描绘清晨的模糊和微弱的光线,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第二句:提到早餐的“药饵和丸”,暗示旅途艰辛,生活不易。
- 第三句:晨光逐渐明亮,人影却显得混乱,象征着内心的迷失。
- 第四句:风声未至,旅客感到寒冷,展现出旅途的孤独。
- 第五句:描绘马的疲惫与霜滑的路,显现出旅途的艰难。
- 第六句:溪桥的怯懦表现了对未知的恐惧。
- 第七句: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渴望安稳的生活。
- 第八句:闭门高卧,享受生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药饵和丸”比喻旅途的艰辛。
- 拟人:如“马愁霜滑”,赋予马以情感。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和旅途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突显了人们在外漂泊中的孤独感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月:象征着希望与迷茫的交织。
- 药饵和丸:代表生活的艰辛与困境。
- 晨光:象征光明与希望。
- 马:象征旅途的艰辛与疲惫。
- 故园:象征归属感与心灵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早餐是什么?
- A. 粥
- B. 药饵和丸
- C. 水果
-
“何日故园茅舍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思乡和渴望安稳
- C. 喜悦
-
诗中“晓色渐分人影乱”是怎样描绘的?
- A. 明亮
- B. 模糊
- C. 清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陈汝咸的《晓渡沂水》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多是因国家动乱而感伤,而陈汝咸则更多是个人的旅途孤独与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研究》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