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武子通判》

时间: 2025-01-11 12:02:10

初入修门鬓未秋,安期千里接英游。

退归久散前三众,迈往欣逢第一流。

只道升沉方异趣,岂知气类肯相求。

龙锺不得临江别,目断西陵烟雨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施武子通判
作者:陆游 〔宋代〕

初入修门鬓未秋,
安期千里接英游。
退归久散前三众,
迈往欣逢第一流。
只道升沉方异趣,
岂知气类肯相求。
龙锺不得临江别,
目断西陵烟雨舟。

白话文翻译:

初入修门时,我的鬓发尚未变白,
安期那遥远的千里,正是我与英游的相聚。
久别重逢,仿佛回到往昔的三人小聚,
而我则迈向更广阔的天地,欣然迎接更高的境界。
只道人生的升沉各有各的趣味,
岂知志同道合的人,总是彼此相求。
龙锺的我,无法在江边与你告别,
目送你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西陵的烟雨舟中。

注释:

  • 修门:指官职的门,作者在此指自己刚入仕。
  • 安期:传说中的人物,代表追求理想的精神。
  • 前三众:指与施武子、陆游和另一位朋友的相聚。
  • 第一流:指更高层次的交际或成就。
  • 龙锺:形容年迈或精神萎顿,表达作者的无奈。
  • 西陵:地名,指西陵山,象征着离别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文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风格刚健有力。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施武子是陆游的朋友,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人际关系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首联“初入修门鬓未秋”,通过“鬓未秋”暗示作者年轻时的朝气蓬勃,进入官场的憧憬与期待,而“安期千里”则引入理想与追求,呈现出一种追求理想的积极态度。中间部分通过对过往友谊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昔日情谊的珍惜与感慨,尤其是“退归久散前三众”,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后面的“只道升沉方异趣”,意在表达人生的起伏与变幻无常,然而“岂知气类肯相求”,则带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强调志同道合之人间的默契与珍贵。最后两句则以“龙锺不得临江别”收束,表现出对友人的惜别与无奈,“目断西陵烟雨舟”更是渲染了离别时的情景,营造出浓厚的离愁氛围。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寓意深刻,展现了陆游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入修门鬓未秋:年轻的我刚入仕,鬓发尚未变白,象征着青春与希望。
  2. 安期千里接英游:遥远的理想与追求,正是我与朋友相聚的理由。
  3. 退归久散前三众:久别重逢,仿佛回到了往昔的欢乐时光。
  4. 迈往欣逢第一流:我将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5. 只道升沉方异趣:人生的起伏各有趣味。
  6. 岂知气类肯相求:志同道合的人总会彼此吸引。
  7. 龙锺不得临江别:我已年迈,无法在江边与你告别。
  8. 目断西陵烟雨舟:目送你远去,消失在雨雾朦胧的舟中。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鬓未秋”与“龙锺”的对比,展现时间的流逝。
  • 意象:运用“江边”、“西陵烟雨”描绘离别的场景,增强情感的共鸣。
  • 比喻:将人生的升沉比作各自的趣味,提升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与惜别之情,同时探讨了人生的起伏与志同道合的珍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修门:象征官职与权力的入口,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2. 安期:代表理想、追求的象征,暗示对未来的向往。
  3. 西陵烟雨舟:渲染离别的哀愁与无奈,诗意盎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语表示年轻的意思?
    A. 鬓未秋
    B. 龙锺
    C. 西陵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与祝福
    C. 愤怒

  3. “只道升沉方异趣”这句的意思是?
    A. 人生的起伏各有不同的趣味
    B. 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同样的目标
    C. 生活是平淡无奇的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壮阔的情感。
  • 李白《送友人》:描绘了友谊与离别的主题,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陆游与王维的送别诗均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陆游的作品更显哲理,而王维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歌选》
  • 《古诗鉴赏辞典》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陆游及其作品的背景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