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寅庵四首》

时间: 2025-02-04 16:26:29

大若塘边擉网鱼,小桃源口带经锄。

诗催孺子成鸡栅,茶约邻翁掘芋区。

苦楝狂风寒彻骨,黄梅细雨润如酥。

此时睡到日三丈,自起开关招酒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寅庵四首
作者:黄庭坚 〔宋代〕

大若塘边擉网鱼,小桃源口带经锄。
诗催孺子成鸡栅,茶约邻翁掘芋区。
苦楝狂风寒彻骨,黄梅细雨润如酥。
此时睡到日三丈,自起开关招酒徒。

白话文翻译

在大如塘边的地方捕捞鱼,
在小桃源口带着锄头耕地。
诗歌催促着孩子们搭建鸡栅,
与邻居老翁约好一起挖芋头。
苦楝树在狂风中让人觉得寒冷彻骨,
黄梅细雨则如酥一般滋润万物。
此时我沉沉睡去,直到日头高升,
才起身开门招呼酒友来聚会。

注释

字词注释

  • (yǒng):捞、捕捞。
  • 鸡栅:养鸡的围栏。
  • 苦楝:一种树木,因其果实有毒而得名。
  • 黄梅:指黄梅时节,春末夏初的时节。
  • 三丈:形容日头高,约为九米。

典故解析
“苦楝”指的是一种植物,象征着艰难困苦的环境;“黄梅细雨”则常常与丰收的好时节相联系,表现出自然的滋润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州居士,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文学家。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个人生活日渐宁静之时,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他与邻里朋友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次韵寅庵四首》以其质朴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描写而著称。全诗围绕农耕与生活展开,诗中的“捕鱼”、“耕地”、“搭鸡栅”和“挖芋头”等描绘了农人日常生活的点滴,展现出一种田园诗的宁静与和谐。诗中既有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也流露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苦楝狂风寒彻骨”一句,生动地传达了自然界的严酷,而“黄梅细雨润如酥”则用细腻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温柔与滋润,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此时睡到日三丈,自起开关招酒徒”,表现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悠闲的态度,反映了对友谊和生活乐趣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感性的表达,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若塘边擉网鱼:描绘了在广阔的塘边捕捞鱼的情景,展现生活的朴实。
  2. 小桃源口带经锄:在小桃源口耕作,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亲近。
  3. 诗催孺子成鸡栅:儿童在诗歌的鼓励下忙着搭建鸡栅,体现出教育的重要性。
  4. 茶约邻翁掘芋区:与邻居一起掘芋,表现出社区的和谐与友好。
  5. 苦楝狂风寒彻骨:自然的严酷,带来寒冷的体验,反映生活的不易。
  6. 黄梅细雨润如酥:春雨滋润万物,象征着生命的勃发与希望。
  7. 此时睡到日三丈:描述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8. 自起开关招酒徒:最后一句强调了友谊和欢聚的重要,展示了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梅细雨润如酥”,细腻的比喻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平凡的农村生活,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丰饶与生机。
  • 桃源:代表着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恬静美好。
  • 鸡栅: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朴实。
  • 苦楝: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挑战。
  • 细雨:象征着温柔与滋养,传递生命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苦楝”象征什么? A. 丰收
    B. 艰难困苦
    C. 友谊

  2. “黄梅细雨润如酥”中“润如酥”是指什么? A. 冷
    B. 温暖
    C. 干燥

  3. 诗人通过哪些活动展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A. 捕鱼与耕作
    B. 读书与写诗
    C. 游山玩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田园乐》——王维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作品与陶渊明的《饮酒》在题材上有相似之处,都是描绘田园生活,但黄庭坚更加强调生活的细节与人际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黄庭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