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熊飞将军六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2:2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飞湖海困风尘,岭表孤臣泪湿巾。
温峤未还须念国,仲连宁死不归秦。
英雄举事应难料,管见窥人恐未真。
惭我独无金藏愤,一篇函草亦空陈。
白话文翻译:
在波涛汹涌的湖海中,我感到风尘的困扰;山岭之上,孤独的臣子泪湿了手巾。温峤尚未归来,我更应该念念不忘国家;仲连宁愿死也不愿归顺秦国。英雄的举动常常难以预测,我的见解只是一孔之见,恐怕也不够真实。惭愧的是我没有金银去发泄愤懑,写下的这篇信草也只是空洞无物。
注释:
- 六飞湖海:指波涛汹涌的湖海,暗指战乱或动荡的局势。
- 孤臣:指孤立无援的臣子,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温峤:古代著名的忠臣,未归代表对国家的牵挂。
- 仲连:指平原君赵武的门徒,宁死不归代表忠贞不屈的精神。
- 金藏愤:指有财力才能表达愤懑,即没有金钱去施展抱负。
- 函草:指书信或文稿,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彭絅,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曾为官,诗风以豪放、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关注,具有人文关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和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诗人借古代忠臣的例子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与感慨,反映了士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悲怆的情感为基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忠臣精神的推崇。开篇提到“六飞湖海困风尘”,就已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紧接着通过“岭表孤臣泪湿巾”,表现出孤臣对国家的忧虑与无奈。对温峤和仲连的提及,更是将忠臣的形象树立在诗中,表明诗人对忠贞不屈精神的向往和钦佩。诗中最后提到“惭我独无金藏愤”,更是引发读者对诗人自身处境的同情,暗示他虽有志报国,却因无力而感到惭愧。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湖海的波涛汹涌以及风尘的困扰,暗示国家的动荡。
- 第二句:表现孤臣对国家的忧虑,泪水浸湿手巾,表达深切的悲伤。
- 第三句:提到温峤,强调对国家的思念与忠诚。
- 第四句:通过仲连的故事,传达宁死不屈的信念。
- 第五句:表达英雄的举动难以预测,反映出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 第六句:诗人自我反省,感到无能为力而愤懑,写下的诗句却显得苍白无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英豪举事”“管见窥人”,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国家和个人命运比作湖海风尘,突显出动荡不安的局势。
- 情感对比:通过对忠臣的赞美与自身无能的愧疚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忠臣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深切的忧虑与个人无奈的感慨,展现了士人对历史和社会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湖海:象征国家动荡与社会不安。
- 孤臣:代表忠诚与无奈,体现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 泪湿巾:表达悲伤与失落,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温峤”代表了什么?
- A. 忍辱负重的英雄
- B. 忠贞不屈的臣子
- C. 反叛的将领
- D. 诗人的朋友
-
“惭我独无金藏愤”中,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 A. 没有能力报国
- B. 写诗水平不高
- C. 对朋友不够忠诚
- D. 生活贫困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前出師表》:诸葛亮的忠诚与忧国之情。
- 《春望》:杜甫对国家动荡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但更侧重于对社会现状的直接描写。
- 《登高》(杜甫):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人生感慨,情感更为个人化。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彭絅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