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熊飞将军六首 其六》
时间: 2025-01-23 23:57: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河飘泊水流淙,万里君臣共一艭。
肉食谁能支北虏,草茅公独奋南邦。
已知运去中原陷,未肯身为左衽降。
回首康王能渡马,滔滔流恨满长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动荡和战乱的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忠臣的敬仰。诗中提到,万里之遥的君臣同舟共济,肉食者是谁能拯救北方的敌人,而草民公独自为南方而奋起。已知运势已去,中原已陷,诗人宁愿不屈服于敌人。回首康王能够渡过马渡,心中满是对过往的痛惜与怨恨,长江水滔滔不绝,象征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注释:
- 飘泊: 漂泊不定,形容山河的动荡。
- 艭: 一种小船,指代君臣之间的团结与共。
- 肉食: 指统治者或有权势的人,寓意为敌人。
- 左衽: 左衽是古代一种服从的象征,诗人不愿意屈服于敌人。
- 康王: 指周康王,历史上曾经渡过马渡,象征着强大的领导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絅,明代诗人,生活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忠诚。其诗风铿锵有力,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危机四伏的时期,诗人表达了对北方侵略者的愤慨和对南方忠臣的赞美,意在激励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山河的描写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开头的“山河飘泊水流淙”即描绘了动荡不安的局势,接着用“万里君臣共一艭”形象地表现了君臣之间的团结与共苦。诗中提到“肉食谁能支北虏”,则是用一种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统治者无能的质疑与不满。
紧接着,“草茅公独奋南邦”突显了草民的勇敢与忠诚,暗示即使在困境中,仍有志士奋起抵抗。诗人在“已知运去中原陷”中认识到现实的悲惨,但他“不肯身为左衽降”,展现了他不屈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最后一句“回首康王能渡马,滔滔流恨满长江”则是历史的反思,康王的成功渡过马渡成为历史的象征,而当下的长江水流似乎也寄托了他满腔的愤懑与无奈。整首诗在悲愤中又透出希望,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盼和对忠臣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河飘泊水流淙: 描述祖国的动荡不安,水流声象征着时局的复杂。
- 万里君臣共一艭: 君臣关系如同同舟共济,强调团结的重要。
- 肉食谁能支北虏: 质疑有权者是否能抵御外敌的侵扰。
- 草茅公独奋南邦: 赞美草民的勇气,表明即使在逆境中仍有抵抗力量。
- 已知运去中原陷: 反思历史,认清现实的艰难。
- 未肯身为左衽降: 表达不屈服于敌人的决心。
- 回首康王能渡马: 引用历史典故,表现对过去成功的怀念。
- 滔滔流恨满长江: 以长江水流象征诗人的愤懑与忧伤。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 “万里君臣共一艭”比喻团结合作的精神。
- 排比: 强调诗人对历史和现状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忠臣的赞美,以及不屈服于敌人的决心,传达出一种激励人心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山河: 象征国家的根基,传递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 水流: 代表时局的变化,流淌不息。
- 君臣: 象征领导与人民的关系,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 长江: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肉食谁能支北虏”,这句的意思是? A. 有权者能抵御外敌
B. 有权者无能
C. 北方的敌人很强
D. 草民能抵抗 -
“草茅公”在诗中指代的是? A. 忠诚的士人
B. 平民百姓
C. 外敌
D. 统治者 -
诗中提到的“康王”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周昭王
B. 周康王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岳飞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岳阳楼记》(范仲淹)与本诗均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岳阳楼记》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吊熊飞将军六首 其六》则更加着重于历史的反思与忠诚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彭絅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