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缫得新丝白,将来织素缣。
自惭非锦绮,尚被舞人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用新丝缫成的白丝,将来可以织成素雅的缣帛。可是,我感到羞愧,因为我所织的并非华丽的锦绣,还被舞者所嫌弃。
注释:
- 缫:指用手工将蚕丝缫取出来的过程。
- 新丝:刚刚缫取出的蚕丝。
- 素缣:一种细腻的素色布料,通常用于制作衣物。
- 自惭:自感羞愧。
- 锦绮:华丽的丝织品,象征着奢华与美丽。
- 舞人:指的是舞者,可能暗指对美的追求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无,生于宋代,具体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表达,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蚕妇》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逐渐繁荣,丝绸业兴旺的时期。诗中表现了蚕妇在辛勤劳作后对自己成果的自卑与不满,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劳动价值的忽视。
诗歌鉴赏:
《蚕妇》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蚕妇的辛勤与自卑,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边缘地位。诗中前两句描绘了蚕妇所从事的劳动,她们用新缫出来的白丝,期待将其织成美丽的布料。然而,接下来的“自惭非锦绮”,表达了她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不满,认为自己的工作与华丽的锦绣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种自卑情绪在最后一句中更为明显,诗人提到“尚被舞人嫌”,不仅揭示了对美的追求在社会中的普遍性,也反映了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质疑。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劳动描写,深刻反映了蚕妇的内心世界,蕴含了对女性地位的思考。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平实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缫得新丝白:描写蚕妇辛勤工作,缫取出洁白的丝。
- 将来织素缣:表达她对未来的期望,想用这些丝织成优雅的布料。
- 自惭非锦绮:流露出对自身成果的不满,觉得自己的劳动不如他人华丽。
- 尚被舞人嫌:揭示了社会对劳动的偏见,舞者更喜欢华丽的东西,忽视了蚕妇的辛勤。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素缣”与“锦绮”的对比,突出了蚕妇的自卑感。
- 象征:新丝象征着希望与未来,而“舞人”的嫌弃则象征着社会对劳动的轻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蚕妇的视角,揭示了女性劳动的艰辛与社会对其价值的忽视,表达了对美与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新丝: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代表了劳动的成果。
- 素缣:象征着朴素与内敛,反映出蚕妇的自我价值。
- 锦绮:象征着奢华与社会的审美标准,造成了蚕妇的自卑感。
- 舞人:代表了社会对美的追求与标准,反映出对劳动成果的偏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缫得新丝白”中的“缫”是什么意思?
- A. 织
- B. 蚕丝的处理
- C. 染色
- D. 舞蹈
-
诗中提到的“素缣”指什么?
- A. 华丽的布料
- B. 朴素的布料
- C. 纯棉的布料
- D. 丝绸的布料
-
诗人自惭的原因是什么?
- A. 劳动太辛苦
- B. 自己的成果不够美丽
- C. 社会对自己的不理解
- D. 舞人对她的嫌弃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丽人行》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蚕妇》与杜甫的《丽人行》都反映了对女性劳动与美的追求,前者更侧重于劳动的辛苦与自卑,后者则更强调女性的美丽与价值。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女性与劳动》
- 《无名氏与宋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