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群玉峰》
时间: 2025-02-04 16:2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群玉峰
作者:黄庭坚 〔宋代〕
洞天名籍知第几,
洞口诸峰苍翠堆。
雕虎啸风斤斧去,
飞廉吹雨晓烟回。
日晴圭角升云气,
月冷明珠割蚌胎。
种玉田中饱春笋,
仙人忆得早归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群玉峰的壮丽景色。它的洞天名声远扬,令人不知它在何等高处。山洞口的诸多峰峦如翠绿的堆积。雕刻的老虎在风中吼叫,仿佛要用斧子去砍伐什么;而飞廉则在雨中呼啸,晨雾弥漫。晴天时,日光透过云层,显得格外明亮;而冷月下,明珠仿佛在割开贝壳的胎。诗人想象着在这片种满玉石的土地上,春笋茁壮成长,仙人们也都怀念早日归来的时光。
注释
- 洞天:指隐秘的山洞,通常被认为是仙境。
- 雕虎:雕刻的老虎,象征着力量与勇猛。
- 飞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能呼风唤雨。
- 圭角:古代用以测量日影的器具,象征阳光。
- 明珠:指珍贵的明珠,象征美好事物。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的“仙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道教相关的神话人物,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理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感悟为题材。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黄庭坚游览群玉峰之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仙人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群玉峰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前四句通过对山洞、峰峦、风雨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充满动感的自然场景,诗人借助雕虎和飞廉这两种神话形象,强调了自然的威力和美丽。而后四句则转向对阳光和月光的描绘,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黄庭坚通过“种玉田中饱春笋”的意象,表明了希望与丰收的寓意,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整体来看,诗作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画卷,更是诗人内心情感与理想的映射。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的崇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洞天的名声与地位让人难以知晓,暗示其神秘与崇高。
- 第二句:描述群玉峰的苍翠和巍峨,营造出一种壮丽的自然场景。
- 第三句:雕刻的老虎在风中吼叫,暗示自然的力量在呼唤人们的勇气。
- 第四句:飞廉的呼啸声与晨雾交织,展现出一种清晨的氛围。
- 第五句:晴日下的阳光透过云层,象征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 第六句:冷月下的明珠,象征着珍贵的美好事物。
- 第七句:象征着丰收与希望的春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第八句:诗人对仙人归来的思念,折射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珠割蚌胎”,通过比喻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将飞廉和雕虎赋予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日晴圭角升云气,月冷明珠割蚌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递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心中对宁静、和谐与超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天:象征着神秘与理想的境地。
- 雕虎:象征着力量与勇气。
- 飞廉:象征着自然的无常与变幻。
- 明珠:象征着珍贵与美好。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道教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飞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代表风的力量
B. 代表水的流动
C. 代表山的巍峨 -
“明珠割蚌胎”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自然的神秘
B. 美好的事物
C. 生活的艰辛 -
诗中提到的“仙人”象征着什么? A. 长生不老的理想
B. 现实生活
C. 传统文化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对自然景观有深刻的描绘,但黄庭坚更注重于表达内心的情感与理想,而王维则更倾向于静谧和禅意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
这些书目和文章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黄庭坚的诗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