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绪惠示之字韵诗推奖过实非所敢当辄次高》

时间: 2025-01-27 05:46:19

太丘胸量阔,一苇莫杭之。

万事不挂眼,四愁犹有诗。

状闲聊闒茸,心洁似毗尼。

早晚同舟去,烟波学子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丘胸量阔,一苇莫杭之。
万事不挂眼,四愁犹有诗。
状闲聊闒茸,心洁似毗尼。
早晚同舟去,烟波学子皮。

白话文翻译

太丘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哪怕是一根小芦苇也无法阻挡他。
对于世事,他毫不在意,四种忧愁中依然能写出诗句。
看似闲散的谈笑,内心却如同清净的毗尼佛。
早晚我们同舟共济,随烟波而行,仿佛是学子般无忧无虑。

注释

  1. 太丘:指太丘山,象征宽广的胸怀。
  2. :阻挡、拦阻的意思。
  3. 万事不挂眼:形容对世事无所挂念。
  4. 四愁:指烦恼,通常指生、老、病、死等。
  5. 毗尼:指佛教中的清净,常用来比喻内心的宁静。
  6. 烟波:形容水面上雾气弥漫,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7. 学子皮:形容年轻人般的洒脱与无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中年时期,正值他对人生和诗歌艺术的探索阶段。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与对创作的执着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与追求。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展现了他开阔的胸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开篇便以“太丘胸量阔”引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豁达态度。诗中提到的“一苇莫杭之”,不仅是对外界事物的无所谓,更是对个人修养的坚定信念。接着,诗人提到“万事不挂眼”,则体现了他对烦恼的超然,表明即使有忧愁,但内心依旧能够保持诗意的流淌。

“心洁似毗尼”,诗人在此将内心的清净与佛教文化结合,暗示了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早晚同舟去,烟波学子皮”,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年轻人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怀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哲理的深度,又不失生活的温度,展现了黄庭坚作为诗人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丘胸量阔,一苇莫杭之。”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与包容的态度,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无法阻碍他的气度。

  2. “万事不挂眼,四愁犹有诗。”
    强调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不为生活的烦恼所困扰,依然能够创作出美丽的诗篇。

  3. “状闲聊闒茸,心洁似毗尼。”
    描绘了诗人表面闲适的状态,内心却如同清净的佛教境界,体现出一种内外相和的境界。

  4. “早晚同舟去,烟波学子皮。”
    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同舟共济、无忧无虑的理想生活,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胸量阔”、“心洁似毗尼”等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性情与内心。
  • 对仗:诗中采取对仗的形式,使整首诗在音律上更具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与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自我、追求诗意生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太丘:象征宽广胸怀,代表自然的宏伟。
  2. :象征微小事物,反衬胸怀的广阔。
  3. 四愁:象征人生的烦恼,表现对生活的理解与超越。
  4. 毗尼:象征内心的清净,表达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5. 烟波:象征自然的朦胧与诗意,表现生活的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太丘”象征什么?
    A. 自然的雄伟
    B. 人生的烦恼
    C. 诗人的情感
    D. 友谊的珍贵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四愁”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消极的。 (对/错)

答案

  1. A
  2. 生、老、病、死等烦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哲理。
  • 《饮酒》 - 陶渊明:展现隐士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强调自然与人生的哲学,但黄庭坚更倾向于内心的清净与超然,而苏轼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对世事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