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宴李氏宅》
时间: 2025-02-04 15:36: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宴李氏宅
作者:曾廉 〔清代〕
卷石为山斗水池。
俨然湖上绿沦漪。
昨夜吹箫声满院,
相见生绡如雪照花枝。
荷叶苞羞持劝客,
殽核半红频果酒盈卮。
雅会乘今宜笑乐,
惊咢西风又是授衣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山水相间的美丽画卷,石头被卷起仿佛成了山,水池波光粼粼,湖面上绿波荡漾。昨夜的箫声在院中回荡,见面时的情景如同白色的丝绸映照在花枝上。荷叶上羞涩地托着酒杯,果实半红,酒满盈杯。这样的雅会正好在今天,应该尽情欢笑。西风骤起,又到了换衣的时节。
注释
- 卷石为山:形容石头在水中翻滚,像山一样高。
- 绿沦漪:指湖面上绿波荡漾。
- 生绡如雪:生绡(丝绸)洁白如雪,形容美丽的女子。
- 荷叶苞羞:荷叶上羞怯地托着酒杯,形容饮酒时的情景。
- 殽核:指果实的种子,这里形容果实的成熟。
- 盈卮:酒杯满溢,形容酒量丰盈。
- 惊咢:指受了惊吓,形容西风的突然袭来。
- 授衣时:指换季节时需要穿衣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风格清新、高雅,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李氏宅的宴会上创作的,描绘了宴会的欢快气氛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聚会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定风波·宴李氏宅》展现了清代士人的雅趣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开头以“卷石为山斗水池”引入,描绘出一幅优雅的山水画,给人以宁静和美的享受。接着,诗人回忆了昨晚的宴会,箫声满院,仿佛让人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生绡如雪,形象地展现了宴会上女子的美丽,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荷叶和果实,既表达了对美食的喜爱,也象征着丰收与喜悦。最后一句“西风又是授衣时”则将自然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联系了起来,提醒人们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也要关注季节的更迭,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词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友人聚会的珍视,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卷石为山斗水池: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宏伟的氛围。
- 俨然湖上绿沦漪:湖水波光粼粼,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
- 昨夜吹箫声满院:回忆宴会的美好时光,悠扬的箫声增添了氛围。
- 相见生绡如雪照花枝:形象地描绘女子的美丽,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 荷叶苞羞持劝客:表现饮酒时的温柔和羞涩。
- 殽核半红频果酒盈卮:描绘丰盛的宴会,象征着喜庆。
- 雅会乘今宜笑乐:强调此刻的欢快氛围,鼓励大家尽情享乐。
- 惊咢西风又是授衣时:以自然的变化回归,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人情,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荷叶的“苞羞”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友人聚会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箫声:象征音乐的优雅与情感的交融。
- 荷叶:象征纯洁与羞涩。
- 果酒:象征丰收与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水
- B. 山
- C. 酒
- D. 以上皆是
-
诗中“生绡如雪”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花
- B. 女子
- C. 酒
- D. 荷叶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自然为背景,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写春夜的美丽景象,抒发豪情壮志。
这两首作品与《定风波·宴李氏宅》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