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老人隐居》
时间: 2025-04-28 02:5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振辔起陈力,投簪遂辞禄。
吾今见伊人,逍遥在郊牧。
令节春载阳,芳辰日初旭。
鸟鸣高树颠,牛饮涧溪曲。
翳翳桑柘阴,蔼蔼来牟熟。
耰耔返故畦,经过候新躅。
高榻生风凉,练衣无暑溽。
披帙欣自悟,临觞复谁属。
情真不肃客,意豁已忘俗。
列生谈力命,老氏贵止足。
白话文翻译
我驾着马车,奋发向前,抛弃官职,告别俸禄。如今我见到你,悠然自得地在乡间放牧。
春天的节令,阳光明媚,清晨的阳光刚刚升起。
鸟儿在高树顶上欢鸣,牛儿在溪水边饮水。
桑树和柘树的阴影交错,丰盛的庄稼正来临。
耕耘归来,经过新种的荠蒿。
高高的榻上凉风习习,穿着轻薄的衣服没有暑气。
翻开书卷,心中自有领悟,举杯独饮,又与谁相属呢?
我对待朋友真诚,不再拘束,意态豁达已忘却世俗。
闲聊中谈论生死,老子提倡知足常乐。
注释
- 振辔:拉动马缰,意指出发。
- 陈力:指用尽力量,形容腾跃而起的状态。
- 投簪:放弃官职,古代官员常用簪子固定头发,投掉即是辞官。
- 逍遥: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令节:指合适的时节。
- 翳翳:形容浓密的样子,指阴影。
- 耰耔:耕耘的意思。
- 披帙:翻开书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翰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和隐逸生活,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
诗歌鉴赏
《西村老人隐居》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生动而富有层次,鸟鸣、牛饮、春阳等意象交织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画卷。在描写中,诗人用“振辔起陈力,投簪遂辞禄”开篇,直接表达了自己抛弃官职、追求自由的决心,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场景,鸟儿在树顶欢鸣,牛儿在溪水边饮水,展现自然的和谐与生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凉风习习、无暑无闷,说明他已完全融入自然,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自由。
最后,诗人以“情真不肃客,意豁已忘俗”总结,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中尤为常见,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象中,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给读者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抒发诗人抛弃官职,追求自由的决心。
- 第二联:描绘春日的美好时光,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 第三联:通过鸟鸣和牛饮,展现田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 第四联:表现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第五联:描述在清凉的环境中,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思考。
- 第六联:表达对朋友的真诚与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情真不肃客”,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 拟人:鸟鸣仿佛在与人交流,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加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由与自然,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自由与奔放。
- 鸟:象征自然的活力与生机。
- 牛:象征勤劳与朴实的生活。
- 桑柘阴:象征隐逸的安宁与舒适。
- 高榻: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村老人隐居》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胡翰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振辔”是什么意思? A. 拖拉马缰
B. 撒手不管
C. 醉酒
D. 读书 -
诗中“翳翳桑柘阴”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阳光明媚
B. 阴凉舒适
C. 暴风骤雨
D. 花开烂漫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强调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理念,而胡翰的诗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思,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现手法与情感深度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