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吕君采元史北平》

时间: 2025-01-11 11:35:50

又见陈农去,遥临析木墟。

山川游幸后,文献乱离余。

备极传闻异,归从直笔书。

百年殷监在,尽献玉阶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见陈农去,遥临析木墟。
山川游幸后,文献乱离余。
备极传闻异,归从直笔书。
百年殷监在,尽献玉阶除。

白话文翻译

我又见到陈农即将离去,远道前往析木墟。
在经历了山川的游历后,文献已经四散,残存的也只有一些。
我准备将各种传闻详细记录,回归后用直笔写成书。
百年间的殷监仍在,尽心奉献于高贵的阶层。

注释

  • 陈农:可能指代某位文人或士人,象征着离别与游历。
  • 析木墟:地名,意味着远行的目的地,可能与木材或传统工艺相关。
  • 山川:指自然景观,象征游历的经历。
  • 文献:书籍、文稿的总称,表示文化或知识的散落。
  • 殷监:历史上对殷商时期的监视与记录,反映历史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翰,明代诗人,以诗风清新著称,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常融合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游历体验。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明代,时代背景复杂多变,社会动荡导致文人多有离别与四处游历的经历,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开篇提到“又见陈农去”,引发读者对人物的关注,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情感。接下来的“遥临析木墟”则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通过“山川游幸后,文献乱离余”,诗人将游历与文化的交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强调了历史文献的珍贵与易逝。

诗中“备极传闻异,归从直笔书”,表达了诗人对传闻与历史的记录之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一句“百年殷监在,尽献玉阶除”,则隐含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高贵阶层的批判,揭示了文化与权力的关系。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观念与文化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又见陈农去:见到朋友离去,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遥临析木墟:指向远方,象征着追求与探索。
    • 山川游幸后:经历过风景如画的旅程,带来人生的感悟。
    • 文献乱离余:对历史文献的无奈与惋惜。
    • 备极传闻异:准备将不同的传闻整理记录。
    • 归从直笔书:回家后用真实之笔书写,体现了责任感。
    • 百年殷监在:历史的沉淀依然存在。
    • 尽献玉阶除:将历史的见证者奉献给尊贵的阶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川游幸”和“文献乱离”,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山川象征着经历,文献象征着知识与历史的传承。
  • 主题思想:本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以及对离别情感的表达,体现出文人对历史的责任与关注。

意象分析

  • 山川:象征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旅途。
  • 文献:代表知识的积累与历史的延续,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 离别: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体现人际关系的脆弱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陈农”可能指代: A. 一位文人
    B. 一位农夫
    C. 一位将军
    D. 一位商人

  2. “析木墟”在诗中象征: A. 乡愁
    B. 远行的目的地
    C. 文化的中心
    D. 自然的归宿

  3. 诗中“备极传闻异”中的“备极”是什么意思? A. 准备好
    B. 收集齐全
    C. 写完
    D. 发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思念之情。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对历史的思考与自我情感的抒发。

诗词对比

  • 比较胡翰与王维的作品,两者均涉及离别与历史,但胡翰更注重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朱自华,《明代诗歌研究》
  •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对比研究
  • 胡翰生平与作品集

此内容提供了对《送吕君采元史北平》这首诗的全面解析与理解,适合对古典诗词感兴趣的读者深入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