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时间: 2025-01-11 16:45:28

乘鸾不见李腾空,试与寻真访故宫。

黄叶堆边觅行路,紫烟深处望仙踪。

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栖一壑中。

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庐山
戴复古〔宋代〕
乘鸾不见李腾空,试与寻真访故宫。
黄叶堆边觅行路,紫烟深处望仙踪。
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栖一壑中。
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

白话文翻译:

乘坐神鸟却见不到李白在天上飞翔,我试着去寻访那真实的故宫。
在黄叶堆积的地方寻找行走的路,在紫烟缭绕的深处遥望仙人的踪迹。
眼睛高高地望着千山,身体却与云彩共同栖息在一个山谷中。
九叠的屏风,三叠的水,已经没有其他诗句能够来形容这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乘鸾:乘坐神鸟,这里指代轻松自在的旅行。
  • 李腾空:指的是李白,古代著名诗人,以高远的志向和洒脱的个性著称。
  • 故宫: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宫殿,这里暗指追寻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 紫烟: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 云栖:云彩栖息,指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 九叠屏风三叠水:形容山水的层次丰富,构成如屏风般的美。

典故解析
“乘鸾不见李腾空”可以看作对李白的追慕,李白曾多次描写自己乘云而行,追求自由的精神。“故宫”则暗示着对历史文化的追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子美,号复古,宋代诗人,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庐山》是戴复古在游览庐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庐山本身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写诗。

诗歌鉴赏:

《庐山》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的赞美和对李白精神的追寻。诗中“乘鸾不见李腾空”开篇即引入李白,显示出戴复古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与向往。接着,诗人将自己置身于黄叶和紫烟之间,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赋予了自然以人文情怀。

“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栖一壑中”则展示了诗人心灵与自然的契合,表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更无诗句可形容”将全诗的情感推向巅峰,强调了自然美的独特与难以言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动。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浓厚的文人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乘鸾不见李腾空:乘坐神鸟,却无法见到李白在空中飞翔,暗示对李白的怀念。
  • 试与寻真访故宫:试图去探寻古代的真谛,象征对历史与文化的追寻。
  • 黄叶堆边觅行路:在黄叶堆积的地方寻找行走的方向,表现出自然的萧瑟与诗人的迷茫。
  • 紫烟深处望仙踪:在紫烟缭绕中遥望仙人的踪迹,象征着对理想与超脱生活的向往。
  • 眼高天近千山上:用“眼高”表达诗人高远的理想,仿佛已登上高山。
  • 身共云栖一壑中:身体与云彩相依,突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九叠屏风三叠水:形容山水的层次分明,令人叹为观止。
  • 更无诗句可形容:最后总结,强调自然之美的独特与无可言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庐山的景色比作屏风、水,增添了意象的层次。
  • 拟人:云栖的描写使自然更具生动性,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九叠屏风三叠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由与理想,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仰。诗人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自身的情感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与自由。
  • 黄叶:秋天的象征,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紫烟:自然的迷离与神秘,象征着超脱的美好。
  • 云栖:人与自然的融合,传递出一种恬静与安宁。
  • 屏风:形象化自然景观的层次感,增强诗的视觉效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腾空”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海洋
    • B. 山水
    • C. 沙漠
    • D. 森林
  3. 诗中“九叠屏风三叠水”是形容什么?

    • A. 人物
    • B. 风景
    • C. 文化
    • D. 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庐山》与《望庐山瀑布》:两者都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色,但戴复古更注重人文情怀的表达,而李白则侧重于自然的壮美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