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出塞留别扬州诸故人》

时间: 2025-01-26 00:26:27

解网深仁且莫论,孤臣犹在识天恩。

三年便许朝金阙,万里何辞出玉门。

沙暗阴山秋猎壮,雪明瀚海夏裘温。

多情应信扬州月,直送征轮到塞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承恩出塞留别扬州诸故人
作者: 卢见曾

解网深仁且莫论,孤臣犹在识天恩。
三年便许朝金阙,万里何辞出玉门。
沙暗阴山秋猎壮,雪明瀚海夏裘温。
多情应信扬州月,直送征轮到塞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开扬州、出征边塞的感慨。诗人认为在深厚的恩情面前,不必多加讨论,尽管身为孤独的臣子,依然能够识别天子的恩泽。经过三年的等待,终于可以朝见金阙,而面对万里的征途,他毫无怨言。诗中描绘了秋天在阴山猎猎的壮丽场景和夏天在瀚海的温暖情景,表达了一种雄壮而又温暖的对比。最后,诗人寄情于扬州的明月,希望它能送行他的征轮,抵达边塞。

注释

字词注释:

  • 解网:解开网,意指解除束缚。
  • 深仁:深厚的恩情。
  • 孤臣:孤独的臣子,指诗人自己。
  • 朝金阙:朝见皇帝所在的金色殿阙。
  • 玉门:指玉门关,古代边塞的象征。
  • 沙暗阴山:描绘了秋天阴山的景色。
  • 瀚海:指浩瀚的海洋。
  • 征轮:征战的车轮。
  • 塞垣:边塞的防御墙。

典故解析:

  • “金阙”:指皇宫,象征权力和地位。
  • “玉门”:玉门关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边关,象征着出征和远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见曾,清代诗人,生于1790年,卒于1867年,字士仁,号觉斋。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强调抒情与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即将出征边塞之际,诗人怀着对故土和朋友的留恋之情,借诗表达对未来征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即将出征的孤臣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诗人对即将面对的征途感到自豪,愿意为了国家的荣誉而不惜千里万里,另一方面,他又不禁对离别的朋友和故土心生惆怅。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与苍茫。尤其是“沙暗阴山秋猎壮,雪明瀚海夏裘温”两个句子,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突显了边塞的险峻与温暖的故乡之间的矛盾和思念。结尾以“多情应信扬州月”收束,情感上回到了故乡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征途的期盼,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解网深仁且莫论:在深厚的恩情面前,无需多加讨论。
  2. 孤臣犹在识天恩:孤独的臣子仍能识别天子的恩泽。
  3. 三年便许朝金阙:经过三年等待,终于有机会朝见皇帝。
  4. 万里何辞出玉门:面对万里的征途,没有任何怨言。
  5. 沙暗阴山秋猎壮:阴山在秋季的猎场显得壮观。
  6. 雪明瀚海夏裘温:瀚海在夏季的温暖情景。
  7. 多情应信扬州月:多情的扬州月应当能够送行。
  8. 直送征轮到塞垣:希望月光能送到边塞的车轮。

修辞手法:

  • 比喻与对比:诗中用“沙暗阴山”和“雪明瀚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其送行的功能,增加了情感的细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的壮丽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故友的依恋,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责任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山:象征边塞的险峻和战斗的氛围。
  • 瀚海:象征故乡的温暖和安逸。
  • 扬州月:象征诗人与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门”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个地名
    C. 一种花卉
    D. 一种饮品

  2. 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昌龄《出塞》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尤其在离别时的情感上与卢见曾的诗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的苦闷与忧伤,而卢见曾则表现出更多的豪情壮志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人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