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主山》

时间: 2025-01-11 05:09:11

飞檐矗汉势崒嵂,徙倚危栏望不穷。

云度山腰来远翠,霞随日脚绘奇红。

风尘回出清虚上,天籁时闻碧落中。

心境尽融空色界,恍疑身世见鸿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檐矗汉势崒嵂,徙倚危栏望不穷。
云度山腰来远翠,霞随日脚绘奇红。
风尘回出清虚上,天籁时闻碧落中。
心境尽融空色界,恍疑身世见鸿濛。

白话文翻译:

飞檐高耸,象征着汉朝的雄伟气势,山势险峻。我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望去无尽的山水。云彩从山腰涌来,映出远处的青翠,霞光随着夕阳的脚步,绘出奇妙的红色。风尘从清虚的天空中飘出,天籁之声时而在碧空中回响。我的心境和空灵的色彩完全融为一体,恍如身世已在鸿雾中迷失。

注释:

  • 飞檐:古建筑的屋檐高高翘起,象征雄伟。
  • 汉势:指汉朝的辉煌气势。
  • 崒嵂: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 云度:云彩从某处经过。
  • 山腰:山的中部。
  • 远翠:远方的青翠色。
  • 霞随日脚:霞光随着太阳的西落而变化。
  • 风尘:比喻世俗的烦恼。
  • 清虚:清澈空灵的状态。
  •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
  • 碧落:指天空。
  • 心境尽融:心境与外界的景色完全融为一体。
  • 鸿濛:形容模糊,像鸿雁飞翔时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于廷,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写于陈于廷游览某座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游主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水之美和内心的宁静。开篇以“飞檐矗汉势崒嵂”引入,既描绘了巍峨的山势,也暗示了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云度山腰来远翠”描写了山中云雾缭绕,远处的青翠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以神秘而宁静的感觉。而“霞随日脚绘奇红”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绚丽景象,霞光映红了整个天空,生动地传达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风尘回出清虚上”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天籁之声的出现则增强了诗中一种神秘与空灵的氛围。“心境尽融空色界”更是将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景色融为一体,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边的空灵世界中,最终在“恍疑身世见鸿濛”中达到一种迷失自我的境地,既有对自然的向往,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思索,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飞檐矗汉势崒嵂”:飞檐高耸,象征着汉朝的气势,衬托出山的高峻。
    2. “徙倚危栏望不穷”:倚靠在栏杆上,望去无尽的山水,体现了诗人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3. “云度山腰来远翠”:云彩在山腰经过,映出远方的青翠,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4. “霞随日脚绘奇红”:夕阳西下,霞光绚丽,赋予景色生动的色彩。
    5. “风尘回出清虚上”:世俗烦恼从清虚的天空中飘出,表现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6. “天籁时闻碧落中”:自然的声音在天空中回响,增强了自然的神秘感。
    7. “心境尽融空色界”: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描绘出一种和谐的状态。
    8. “恍疑身世见鸿濛”:恍若迷失于模糊的世界中,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飞檐矗汉势”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建筑与山的雄伟。
    • 对仗:“云度山腰来远翠,霞随日脚绘奇红”,构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意象分析:

  • 飞檐: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建筑的壮丽。
  • :代表变化和梦幻的状态。
  • :象征着自然的雄伟和人类的渺小。
  • 霞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 风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干扰。
  • 天籁:象征自然的声音,传达清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飞檐矗汉势”中的“飞檐”主要指: A. 房屋的屋檐
    B. 山的高度
    C. 大海的波涛
    D. 树木的枝叶

  2. “心境尽融空色界”表达的意思是: A. 内心与自然融为一体
    B. 内心充满烦恼
    C. 生活无趣
    D. 对未来感到迷茫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游主山》与《望岳》,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游主山》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超脱与思考,而《望岳》则强调了对山的崇敬与壮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