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8 07:39:38

幽涧生蕙若,幽渚老江蓠。

荣落人不见,芳香徒尔为。

不及绿萍草,生君红莲池。

左右美人弄,朝夕春风吹。

叶洗玉泉水,珠清湛露滋。

心亦愿如此,托君君不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涧生蕙若,幽渚老江蓠。
荣落人不见,芳香徒尔为。
不及绿萍草,生君红莲池。
左右美人弄,朝夕春风吹。
叶洗玉泉水,珠清湛露滋。
心亦愿如此,托君君不知。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山涧中生长着蕙草,幽静的水边长着江蓠。
它们的盛衰无人知晓,芬芳的香气徒然存在。
比不上水面上的绿萍,生长在你的红莲池中。
左右的美人玩耍,朝夕被春风吹拂。
它们的叶子沐浴在玉泉水中,露珠在清晨滋润着它们。
我的心愿也像这样,寄托于你,但你却不知道。


注释

  • 幽涧:指深幽的山涧,环境清幽。
  • :一种香草,常象征高洁。
  • 江蓠:水边的一种植物,常用于渔舟唱晚的意象。
  • 芳香徒尔为:芳香的存在没有人来欣赏,显得徒然。
  • 绿萍草:指水面上的绿萍,象征自然的生机。
  • 红莲池:寓意美丽的女子或理想的情境。
  • 心亦愿如此:表达了内心的愿望与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德裕,字贞白,唐代诗人,官至太常卿。其诗风清新自然,往往以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常融入景物以抒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描写,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歌鉴赏

《感寓二首 其二》是梁德裕以自然为背景,抒发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以幽涧、绿萍、红莲等自然意象,生动描绘了宁静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歌前半部分通过描写蕙草、江蓠的盛衰,表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孤独,虽然它们芳香四溢,却无人欣赏,形成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后半部分则转向美人及春风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矛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疏离。最后一句“心亦愿如此,托君君不知”,更是将内心的期盼、寄托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为背景,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困惑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涧生蕙若:在幽静的山涧中,蕙草如同翩翩起舞的精灵。
  • 幽渚老江蓠:水边的江蓠在岁月中渐渐苍老,显得沉静。
  • 荣落人不见:草木的盛衰无人知晓,象征着人世的无常。
  • 芳香徒尔为:香气的存在显得徒然,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 不及绿萍草:绿萍草的生机比起这些幽静的植物更为真实。
  • 生君红莲池: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君”。
  • 左右美人弄:描绘了美人嬉戏的景象,生动而富有活力。
  • 朝夕春风吹:春风轻拂,营造了温暖的氛围。
  • 叶洗玉泉水:植物的叶子沐浴在清澈的泉水中,象征着纯净。
  • 珠清湛露滋:露珠滋润着植物,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 心亦愿如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愿望。
  • 托君君不知:寄托于君,但对方却未察觉,流露出一丝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蕙”、“江蓠”等植物比喻人情冷暖。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之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优美,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通过与美好事物的对比,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涧:象征着宁静、隐秘的内心世界。
  • 蕙草:象征着高洁、理想的情感。
  • 绿萍草:象征着生机与现实的真切。
  • 红莲:象征着美好的理想与向往。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植物中,哪一种象征着高洁? A. 江蓠
    B. 蕙草
    C. 绿萍草
    D. 红莲

  2. “心亦愿如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愤怒
    C. 欣喜
    D. 忧伤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A. 美人
    B. 春风
    C. 红莲池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晓》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梁德裕的作品相似,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选》
  3. 《诗词鉴赏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