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空还山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1:3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岂应闻喜转生悲,无奈恩深重别离。亿万人中曾识我,五千里外更依谁。荒烟爨冷分甘地,胡拍声残祖道时。此去桑榆但寻乐,不须枨触寄相思。
白话文翻译
这岂是听闻喜讯而转生悲呢?无奈于恩情深厚,难以忍受这离别。亿万人中曾有你认识我,而五千里之外又可依赖谁呢?荒凉的烟雾和冷清的火焰,分开了甘美的土地;胡人的拍击声,残留在祖先的道理之时。此去桑榆,只求寻乐,无需用枯枝触动寄托相思。
注释
- 岂应:难道应该。
- 闻喜:听到好消息。
- 转生悲:转而生出悲伤。
- 无奈:无法忍受。
- 恩深重:情谊深厚。
- 亿万人中:在亿万众人中。
- 识我:认识我的人。
- 五千里外:指远离的地方。
- 荒烟爨冷:荒凉的烟雾和冷清的火焰。
- 分甘地:分开了甘美的土地。
- 胡拍声:胡人击打的声音。
- 祖道:祖先的道理。
- 桑榆:指晚年。
- 寻乐:寻求乐趣。
- 枨触:用枯枝触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见曾,字仲华,号冶石,清代诗人,陕西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反映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送司空还山 其二》是卢见曾为送别友人司空而作,表达了对朋友深厚情谊的珍惜与离别的惆怅。诗人在离别之际,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与生离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浓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诗人开篇以“岂应闻喜转生悲”道出听闻离别后的内心挣扎,彰显了离别的不易。接着,诗人以“亿万人中曾识我,五千里外更依谁”阐述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孤独感,离别后,曾经的相知与依赖再难寻觅,令人心生惆怅。
接下来的“荒烟爨冷分甘地,胡拍声残祖道时”则描绘了离别后的凄凉与孤独,荒凉的环境映衬出内心的失落。最后,“此去桑榆但寻乐,不须枨触寄相思”传达了一种洒脱的态度,尽管失去了朋友,但仍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寻求快乐,而不再让思念成为负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岂应闻喜转生悲:难道听到好消息就会转而感到悲伤吗?表达诗人内心的矛盾。
- 无奈恩深重别离:无奈于深厚的情谊,离别让人痛苦。
- 亿万人中曾识我:在亿万人中,曾有一个人认识我。
- 五千里外更依谁:五千里之外,自己又能依靠谁呢?
- 荒烟爨冷分甘地:荒凉的烟雾和冷清的火焰,分开了甘美的土地。
- 胡拍声残祖道时:胡人的拍击声,残留在祖先的道理之时。
- 此去桑榆但寻乐:此去桑榆之际,只求寻求快乐。
- 不须枨触寄相思:不需要用枯枝去触动寄托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亿万人中曾识我,五千里外更依谁”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荒烟爨冷”比喻离别后的孤寂,形象生动。
- 设问:开头设问引起思考,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心情,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失去后的无奈,同时展示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而不再被思念所困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烟:象征孤独与凄凉。
- 甘地:象征友谊的美好与珍贵。
- 桑榆:象征晚年的追求与希望。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岂应闻喜转生悲”意为: A. 听到喜讯就高兴
B. 听到喜讯而感到悲伤
C. 难以分离 -
“亿万人中曾识我”中的“识”字意为: A. 认识
B. 知道
C. 了解 -
此去桑榆的“桑榆”指的是: A. 树木
B. 人生的晚年
C. 乡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送别》 李叔同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王勃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未来的理想与抱负,而卢见曾的《送司空还山 其二》则强调对友情的珍惜与离别的痛苦,表现出深厚的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