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失》

时间: 2024-09-21 12:54:17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

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

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
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
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已被贵妃孔氏所迷惑,又遭到辞人的轻蔑。华丽的花笺上写满了美好的承诺,但究竟是谁曾许下这样的诺言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满。无法再回到结绮阁中,心中迷惑于江令的言语。最后,雕戈动地而来,误杀了陈后主,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个人命运的悲剧。

注释

  • 已惑:已被迷惑。
  • 孔贵嫔:指唐朝的孔贵妃,因其美貌和权势而受到宠爱。
  • 辞人:指那些专门写辞章的人,可能含有讽刺之意。
  • 花笺:精美的信笺,象征美好的爱情和承诺。
  • 七字:指的是承诺的内容,可能是七言诗句。
  • 结绮阁:古代女子的闺房,象征美好的爱情和温柔的生活。
  • 江令:指江淹,他的诗句常常具有悲伤的情感。
  • 雕戈:指战争的武器,象征历史的动荡。
  • 陈后主:指陈朝的后主陈叔宝,他的亡国故事常被后人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询,字信本,号永叔,唐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书法风格严谨而有力,尤其以楷书著称。诗歌方面,欧阳询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风格沉稳而内敛。

创作背景

《道失》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际。诗人身处这样复杂的历史环境,常常反思个人的处境与历史的无情,借古喻今,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道失》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孔贵妃的描写,展现了对权势与美丽的迷惑与失落。第一句“已惑孔贵嫔”,直接点出诗人的困惑与无奈,接下来则用“一何荣”来反衬花笺的华丽与背后的空虚。诗人对承诺的质疑,再结合“雕戈动地来”,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对比,既有个人的悲哀,也有国家的动荡。

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情感更为深刻。尤其是结尾提到的“误杀陈后主”,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更是对自身命运的反省,表现出对历史轮回的无奈和对个人选择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个人的迷惑到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权力、爱情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诗人在此不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传达一种情感,一种对历史无情和个人命运的哀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惑孔贵嫔:诗人已被美丽的孔贵妃所迷惑,暗示个人在权力与美色面前的无奈。
  • 又被辞人侮:不仅被迷惑,还受到辞人的轻蔑与讽刺,体现出更深的失落感。
  • 花笺一何荣:美丽的信笺象征着美好的承诺与理想,实际上却是空虚的。
  • 七字谁曾许:质疑那些美好诺言的真实性,暗示历史的欺骗。
  • 不下结绮阁:无法再回到那个美好的地方,表现出对往昔的留恋。
  • 空迷江令语:对江令诗句的迷惑,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 雕戈动地来:战争的来临象征历史的动荡与无情。
  • 误杀陈后主:历史的悲剧,陈后主的死亡象征着个人命运的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雕戈”暗喻战争与动荡。
  • 对比:花笺的美丽与个人命运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江令的言语被赋予了迷惑的特性,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表现出对权力、爱情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贵嫔:象征权利与美丽的诱惑。
  • 花笺:代表着美好的承诺与幻想。
  • 雕戈:象征着战争与历史的无情。
  • 陈后主:代表着悲剧的历史人物,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道失》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欧阳询
    • D. 白居易
  2. 诗中的“孔贵嫔”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皇后
    • B. 李贵妃
    • C. 孔贵妃
    • D. 武则天
  3. “雕戈动地来”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和平
    • B. 战争
    • C. 美好
    • D. 爱情

答案

  1. C. 欧阳询
  2. C. 孔贵妃
  3. B. 战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红楼梦词》:曹雪芹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英雄豪杰的怀念。
  •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间情感的交融,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