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意
何佩芬 〔清代〕
惜花心事肯相捐,绣幕低垂罥碧烟。
柳眼慵开愁脉脉,蕉心自结恨绵绵。
千丝织翠遮三面,万树连云荫一天。
最是重来难遣处,枝头梅子十分圆。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伤感的心事不愿轻易放下,绣帷轻垂缠绕着青色的烟雾。
柳树的嫩芽懒懒地不愿张开,心中自有无尽的愁苦。
千条丝线编织的翠绿遮住了三面,万树交连的阴影笼罩着一天。
最难忘的还是那重来的地方,枝头的梅子正圆润可人。
注释
- 惜花:珍惜花儿,含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 绣幕:指绣制的帷幕,象征着美丽的环境。
- 柳眼:柳树的新芽,形容其娇嫩的样子。
- 蕉心:蕉心指蕉树的心情,也暗示对情感的纠结。
- 千丝织翠:形容绿意浓厚,生机勃勃的景象。
- 梅子:梅树的果实,象征着悔恨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佩芬,清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但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她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上,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女性文学开始兴起,何佩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关注与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绿意》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浓厚的自然意象,诗中通过对花草树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惆怅。开头两句“惜花心事肯相捐,绣幕低垂罥碧烟”将读者引入了一种轻柔而又沉重的氛围中,表现出一种对花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接着,诗人用“柳眼慵开愁脉脉,蕉心自结恨绵绵”勾勒出一种内心的无奈与愁苦,柳树和蕉树都象征着柔弱而又坚韧的女性情感。最后,诗中通过“千丝织翠遮三面,万树连云荫一天”展现了丰富的自然世界,仿佛将一切愁苦都隐藏在茂密的绿意之中。结尾的“枝头梅子十分圆”,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暗示了对过去的眷恋与难以割舍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惜花心事肯相捐”:对花的惜爱与内心情感的深厚。
- “绣幕低垂罥碧烟”:“绣幕”象征美丽的环境,而“碧烟”则增添了诗的梦幻感。
- “柳眼慵开愁脉脉”:“柳眼”象征娇嫩,表达了对感情的迟疑与愁苦。
- “蕉心自结恨绵绵”:蕉心的纠结象征着内心的复杂情感。
- “千丝织翠遮三面,万树连云荫一天”:描绘自然景色的繁茂与迷人,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最是重来难遣处,枝头梅子十分圆”:结尾点明对过去的怀念与不舍。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眼”与“蕉心”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代表了作者的情感寄托。
- 柳:柔弱而又坚韧,象征女性的细腻情感。
- 蕉:代表着复杂的情感与内心的纠结。
- 梅子:象征着怀念与对过去的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眼”指的是什么?
- A) 柳树的新芽
- B) 柳树的花朵
- C) 柳树的根部
-
“千丝织翠遮三面”中,“千丝”象征什么?
- A) 雨丝
- B) 绿意
- C) 远方的思念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忘却
- B) 怀念
- C) 绝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对比何佩芬的细腻与李清照的豪放,可以看出两位女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不同风格:何佩芬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李清照则在情感上更为直接和激烈。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