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用渔洋山人秋柳四首韵 其三》
时间: 2025-01-27 03:3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花双颊映珠衣,梦醒华清事已非。三径凉生莺燕少,一庭香蕴蝶蜂稀。夕阳屋角红疑滴,细雨墙根翠欲飞。斜倚画阑娇不语,幽情应与世相违。
白话文翻译:
桃花映红了她的双颊,仿佛穿着珠光闪闪的衣服;梦醒时分,华清宫的美好往事已成往事。小径凉爽,鸟儿和燕子渐渐稀少,庭院里的香气也隐约,蝴蝶和蜜蜂都变得稀少。夕阳照在屋角,红得像是滴下的血;细雨在墙根轻轻落下,翠绿的草丛似乎要飞起来。她斜倚着画廊,娇羞不语,内心的幽情大概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注释:
- 桃花:象征青春、美丽与爱情。
- 华清:指华清宫,唐代帝王的游乐场所,象征着繁华的往事。
- 三径:指小道,表现出清幽的环境。
- 莺燕:指黄莺和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
- 斜倚画阑: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娇羞姿态。
- 幽情:指深藏的情感,隐喻与世俗的隔离。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华清”引自唐代的华清宫,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失落的爱情。诗人在此借用历史典故,表达时光的流逝和对往事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佩芬,清代女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她的作品多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及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失落。
诗歌鉴赏:
《秋海棠用渔洋山人秋柳四首韵 其三》展现了何佩芬对于秋天的独特感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开篇的“桃花双颊映珠衣”,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的春日场景,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梦醒后的失落感逐渐显露。三径的凉意、莺燕的稀少,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夕阳、细雨等自然元素,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尤其是在“斜倚画阑娇不语”这一句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姿态,更传达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似乎在暗示她与世间的隔绝与不合。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复杂,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哀愁,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花双颊映珠衣”:桃花的娇艳衬托出女子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
- “梦醒华清事已非”:梦醒后,昔日的美好已不复存在,带有强烈的失落感。
- “三径凉生莺燕少”:小径的凉意与鸟儿的稀少,暗示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凋零。
- “一庭香蕴蝶蜂稀”:庭院的香气渐淡,蝴蝶和蜜蜂的稀少,象征着生机的缺失。
- “夕阳屋角红疑滴”:夕阳的红色如同滴血,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 “细雨墙根翠欲飞”:细雨的滋润使得草木生机勃勃,形成对比。
- “斜倚画阑娇不语”:女子的娇羞与内心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反差。
- “幽情应与世相违”:内心的幽情与外界的喧嚣形成对立,表达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屋角红疑滴”,将夕阳比喻为滴血,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拟人:如“细雨墙根翠欲飞”,赋予雨水以生命,增加了情感的丰富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呈现出对称之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通过细致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
- 夕阳:代表生命的落幕与时光的流逝。
- 细雨:寓意对生命的滋养,同时也带来孤独感。
- 蝶蜂: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清”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个地方 C. 一种情感 D. 一种服饰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往昔的怀念 C. 对秋天的赞美 D. 对春天的渴望
-
“斜倚画阑娇不语”中的“娇”指的是: A. 年龄 B. 姿态 C. 情感 D. 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何佩芬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女性对过往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但何佩芬的作品更加侧重于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孤独,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何佩芬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