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占示妹》

时间: 2025-01-27 03:25:42

痛别椿庭近六年,茕茕母女问谁怜。

回思雪案牵衣处,教诵《毛诗》第一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痛别椿庭近六年,
茕茕母女问谁怜。
回思雪案牵衣处,
教诵毛诗第一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母亲分别近六年的痛苦,孤独的母女俩在询问谁会怜悯她们。回想起那雪白的书桌上,母亲曾牵着她的衣服,教她诵读《毛诗》第一篇。

注释

  • 椿庭:椿树庭院,指的是家园。
  • 茕茕:孤独的样子,形容母女俩的孤单无助。
  • 问谁怜:在询问谁会怜悯她们的境遇。
  • 雪案:白色的书桌,象征着清白和纯洁的学习环境。
  • 毛诗:指《毛诗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诗歌经典。

典故解析

《毛诗》是《诗经》的一个重要版本,代表了先秦时期的诗歌风格。诗中提到的“教诵毛诗第一篇”,暗示着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反映了母亲在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浣花,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任浣花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和家庭生活,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任浣花与母亲分别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在当时社会,家庭观念重,母女间的情感尤为重要,这首诗正是对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开篇便点明了母女的痛别,简练而有力。诗中的“痛别”一词,蕴含着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沉重。接下来的“茕茕母女问谁怜”,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感,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无助与渴望。诗中提到的“雪案”,不仅是对教育场景的描写,更是对过去温暖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提到的《毛诗》,传达了母亲在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亲情的深刻感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母女间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痛别椿庭近六年:经历了与家园的痛苦别离,时间的流逝让思念愈加深刻。
  2. 茕茕母女问谁怜:孤独的母女二人,心中充满了对生存的无奈与渴望被理解的期盼。
  3. 回思雪案牵衣处:回忆起过去在书桌旁学习的温暖时光,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感。
  4. 教诵毛诗第一篇:通过学习《毛诗》,传达了母亲对女儿教育的期望与关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痛别椿庭”与“茕茕母女”,形成音韵的和谐。
  • 象征:雪案象征着纯洁的学习环境,同时也隐喻着童年时光的无忧无虑。
  • 情感的对比:通过过去的温暖与现在的孤独进行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母女的情感纽带展开,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中对温暖记忆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椿庭:象征家庭和温暖。
  • 雪案:象征知识和教育的纯洁。
  • 毛诗:象征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雪案”指的是什么? A. 家庭
    B. 书桌
    C. 诗歌

  2. “茕茕母女问谁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助
    C. 愤怒

  3. 本诗是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杜甫
    B. 任浣花
    C. 李白

答案

  1. B. 书桌
  2. B. 孤独与无助
  3. B. 任浣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比较,前者着重于母女情深与教育的传承,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亲情与故土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任浣花研究》
  •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