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瑞岩大泽塘
尘缨久欲濯沧浪,
今日来游大泽塘。
水似我心心似水,
更无一事可商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想要清洗心灵的愿望,今天终于来到大泽塘游玩。水的清澈如同我内心的澄明,而我的心也如水般透明,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讨论了。
注释:
- 尘缨:指世俗的烦恼与牵挂,形容心中积累的尘埃。
- 濯:洗涤、清洗。
- 沧浪:广阔的水面,此处暗指大海或大河。
- 大泽塘:指大泽塘,是一个特定的地名,可能是诗人游玩的地方。
- 心似水:比喻心思清澈,心境如水般宁静。
- 商量:讨论、商议。
典故解析:
“濯沧浪”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心灵净化的渴望。自古以来,水象征着智慧与灵性,诗人通过水来比喻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端礼,字仲明,号澹斋,南宋时期的诗人,因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游玩的日子,诗人或许是在烦恼与世俗的压力中寻求心灵的解脱,借助自然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题瑞岩大泽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心灵解脱的渴望。首句“尘缨久欲濯沧浪”道出了诗人心中长久以来的烦闷与渴望,通过“濯沧浪”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清洗心灵的渴求,仿佛要将世俗的尘埃一扫而空。接下来的“今日来游大泽塘”则是诗人实现这一愿望的时刻,表现出一种轻松与愉悦的心情。
“水似我心心似水”进一步深化了心灵与自然的相互映照,水的清澈与宁静正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二者相互映衬,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最后一句“更无一事可商量”则是达到了心灵的极致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与超然,心中无挂无碍,似乎一切纷扰在这一刻都已烟消云散。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悠远,既充满自然的美感,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尘缨久欲濯沧浪”:表达了诗人对洗净心灵的渴望,尘缨比喻世俗的烦恼。
- “今日来游大泽塘”:说明了诗人终于来到理想中的地方游玩,心情愉悦。
- “水似我心心似水”:通过水来比喻内心的清澈与宁静,展现了一种心灵的和谐。
- “更无一事可商量”: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表明对世事的淡然心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心,展现内心的状态。
- 对比:心与水的相似性,强调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 夸张:表达心中无事可商量的轻松状态。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解脱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水:象征清澈与宁静,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
- 大泽塘:代表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尘缨”在诗中比喻什么?
- A. 世俗的烦恼
- B. 自然的美景
- C. 精神的追求
- D. 生命的无常
-
诗中“水似我心心似水”的意思是什么?
- A. 水和心是两回事
- B. 心灵的宁静与水的清澈相似
- C. 人生如水,波澜起伏
- D. 水是心灵的唯一寄托
-
诗人对待世俗的态度是?
- A. 追求名利
- B. 归隐田园
- C. 淡然超然
- D. 忍辱负重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的“山中与水中”的宁静,钱端礼的水似心则更强调内心的清澈,二者都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景,后者则更多关注心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分析宋代诗人的风格与作品。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