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怀家大人时转饷入蜀》

时间: 2025-01-27 03:34:44

每忆长途苦,谁怜蜀道难。

山头孤月朗,马首片云寒。

雁影传书至,钟声响梦残。

不如琴与剑,犹得伴征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怀家大人时转饷入蜀
每忆长途苦,谁怜蜀道难。
山头孤月朗,马首片云寒。
雁影传书至,钟声响梦残。
不如琴与剑,犹得伴征鞍。

白话文翻译:

每当回忆起那漫长的旅途的艰苦,谁会同情那蜀道的艰难呢?山顶上孤月明亮,马首向着片片寒云。雁的身影传来了书信,钟声敲响了梦境的残余。倒不如琴与剑,仍然能伴我在征途的鞍上。

注释:

  • 长途苦:指漫长旅途中的艰辛与劳累。
  • 蜀道:特指通往蜀地的道路,以险峻著称。
  • 山头孤月:山顶上明亮的孤月,表明环境的清冷与孤独。
  • 马首片云寒:马的头朝向片片寒冷的云,描绘了旅途中的寒冷。
  • 雁影传书:大雁的身影带来书信,象征着人际间的联系。
  • 钟声响梦残:钟声响起,唤醒了梦中的残影,表现了对过往的留恋。
  • 琴与剑:琴象征文人情怀,剑则象征武人气概,二者合一,表明对理想伴侣的渴望。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引用,但诗中提及的蜀道、琴剑双全的意象在古代文人中常常用来表现人生的艰辛和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佩芬(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诗人,作品多以情感细腻、音韵优美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何佩芬在回想自己漫长旅途时,受到蜀道艰难的启发,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征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细腻,作者通过描绘蜀道的艰难与孤独,传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索。首句“每忆长途苦,谁怜蜀道难”便直接点出主题,展现了旅行的艰辛。接着的“山头孤月朗,马首片云寒”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旅途的冷清与孤独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寂寞。

“雁影传书至,钟声响梦残”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家人的思念,雁的形象不仅传递信息,也象征了远方的联系与期盼。最后一句“不如琴与剑,犹得伴征鞍”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伴侣的渴望,也隐含了对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人生观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回忆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 第二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孤独与寒冷的氛围。
    • 第三句借助雁的意象传递书信,象征着思念的沟通。
    • 第四句则以钟声唤醒梦境,传达了对过往的留恋。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伴侣的渴望,突显了文人内心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琴与剑”比喻文人和武人的结合。
    • 拟人:钟声被赋予了响起“梦残”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孤月朗”和“片云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艰难旅途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伴侣的向往,情感深沉而丰富。

意象分析:

  • 蜀道:艰难险阻,象征人生的坎坷。
  • 孤月:象征孤独与思念,照亮心灵的空虚。
  • 雁影:传递信息与思念,代表远方的联系。
  • 琴剑:文武双全的理想伴侣,体现诗人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道”象征什么?

    • A. 风景优美的地方
    • B. 艰难险阻的人生之路
    • C. 家乡的思念
    • D. 诗人的旅行乐趣
  2. “雁影传书至”中的“雁”主要象征什么?

    • A. 祝福
    • B. 亲情
    • C. 思念与联系
    • D. 自由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财富的追求
    • B. 对理想伴侣的渴望
    • C. 对旅行的厌倦
    • D. 对孤独的接受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何佩芬的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维则在景与情结合上更为自然。两者均表现了对离别、思念的主题,但风格和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