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曼》
时间: 2025-01-27 03:3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曼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塞门近西风乍卷,片片沙起。
吹作龙鳞万里,河吞倒入地底。
欲饮马榆溪无滴水。
更无定冻解全未。
向公子扶藓墓傍坐,天寒苦难已。
遥指。溃城半壁凝紫。
与寸寸长蛇常山势,断续无手尾。
嗟地脉徒伤,亭障难恃。
筑愁好止。
教汉家频得乌孙佳婿。
枯蜕茫茫连天白。
霜华湿战声易死。
浊尘外牛羊来互市。
恨飞将腐肉成冰,魄未冷,天鹅掠去弓和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风乍起时的沙尘暴,沙粒像龙鳞般铺满万里,河水仿佛要吞没一切,只有无水的榆溪令人失望。寒冷的天气下,我在公子的墓旁坐着,感到无比苦闷。远处,溃败的城墙上半边凝聚着紫色的阴霾,蜿蜒的山势如同无尽的长蛇,难以捉摸。大地的脉络受伤严重,亭台楼阁也难以依靠。筑起的愁苦难以平息,期望汉家能频频娶得乌孙的佳婿。枯黄的景象与漫天的白霜交织,战场上湿润的霜华令人易于陨落。浑浊的尘埃中,牛羊在市场上交易。只恨那飞鸟将腐肉化为冰,魂魄尚未冷却,天鹅却已掠去弓箭与矢。
注释
- 塞门:边境之门,象征着边疆的艰苦和动荡。
- 龙鳞:比喻沙尘暴的形态,形象而生动。
- 榆溪:指榆溪水,表达渴望却无水可饮的失落感。
- 公子:指尊贵的年轻人,可能暗指某个特定的人物。
- 乌孙:历史上的一个民族,指其与汉朝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明代诗人,以擅长古诗和词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边疆生活,反映了对国家和人事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现实的思考。开篇以“塞门近西风乍卷,片片沙起”引出沙尘暴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边疆的荒凉和艰苦。紧接着,诗人以“欲饮马榆溪无滴水”表达了对生活的失望与无奈,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沉重。
诗中描绘的“遥指溃城半壁凝紫”则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破败,体现了对故国的深刻怀念和忧伤。后半部分通过对牛羊互市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经济的疲弱,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渴望,而“恨飞将腐肉成冰”则暗示着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展现了屈大均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门近西风乍卷,片片沙起。
描绘了西风吹起沙尘的情景,强调了边疆的荒凉。 -
吹作龙鳞万里,河吞倒入地底。
沙尘如龙鳞般铺展,河水仿佛要吞没大地,夸张地表现自然的力量。 -
欲饮马榆溪无滴水。
表达出渴望却无水可饮的失落感,象征生活的困境。 -
更无定冻解全未。
寒冷的天气使得一切都未能解冻,象征着希望渺茫。 -
向公子扶藓墓傍坐,天寒苦难已。
描述在公子墓旁的静坐,感受寒冷与痛苦。 -
遥指。溃城半壁凝紫。
远望破败的城墙,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与寸寸长蛇常山势,断续无手尾。
描绘山势蜿蜒如蛇,暗示着无法捉摸的命运。 -
嗟地脉徒伤,亭障难恃。
感叹大地受伤严重,依靠的亭台楼阁也难以支撑。 -
筑愁好止。
表达筑起的愁苦难以平息。 -
教汉家频得乌孙佳婿。
希望汉朝能够频频娶得乌孙的佳婿,暗示对和平的渴望。 -
枯蜕茫茫连天白。
描绘出枯黄与白霜交织的荒凉景象。 -
霜华湿战声易死。
暗示战场上的惨烈与死亡的易逝。 -
浊尘外牛羊来互市。
描绘交易场景,展现生活的琐碎。 -
恨飞将腐肉成冰,魄未冷,天鹅掠去弓和矢。
表达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天鹅的掠去象征着美好的失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沙尘比作“龙鳞”,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拟人:如“河吞倒入地底”,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与人事,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生活困境的忧虑和思考,传达出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变化与不安。
- 龙鳞:代表力量与美丽,反映自然的威严。
- 榆溪:象征生命的无奈与渴望。
- 溃城:历史的沧桑与国家的破败。
- 牛羊: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边疆的经济活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屈大均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榆溪”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富裕
- B. 生命的渴望与无奈
- C. 战争的胜利
- D. 自然的美丽
-
“恨飞将腐肉成冰”中的“飞”指的是?
- A. 飞鸟
- B. 飞船
- C. 飞行器
- D. 飞云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 - 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屈大均的作品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 《春江花月夜》 - 以柔美的意象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哲思,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屈大均研究资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