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端午》

时间: 2025-02-04 15:49:57

琥珀泛金尊。

蒲艾盈门。

钗符肘印袭馀芬。

五色绾成长命缕,玉臂殷勤。

箫管斗纷纷。

竞渡声喧。

浴兰初罢绛罗巾。

日映榴花红似火,风景宜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端午
琥珀泛金尊。蒲艾盈门。
钗符肘印袭馀芬。
五色绾成长命缕,玉臂殷勤。
箫管斗纷纷。竞渡声喧。
浴兰初罢绛罗巾。
日映榴花红似火,风景宜人。

白话文翻译:

琥珀色的酒在金色的酒器中荡漾,门前装饰着青蒿。
钗子和肘印的香气仍然萦绕着。
五色的线绳编成了长命缕,玉臂轻柔热情。
箫声和管乐争相奏响,竞渡的声音热闹非凡。
刚刚洗净的兰花,搭在绛色的巾帕上。
阳光照在石榴花上,红色如火,风景格外宜人。

注释:

  • 琥珀:一种黄色的树脂,常用于制作装饰品。
  • 蒲艾:一种植物,端午节时用来插在门上以驱邪避祟。
  • 钗符肘印:指的是女子的首饰和手印,暗指女性的妆扮。
  • 长命缕:用五色线编织的护身符,寓意长寿。
  • 竞渡:指的是端午节划龙舟的活动。
  • 浴兰:指洗浴后使用兰花香气。
  • 绛罗巾:一种红色的丝巾,常用作装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尚憙,清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的风俗。

创作背景:

《浪淘沙 端午》创作于端午节前后,诗人借助这一节日的习俗,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浪淘沙 端午》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氛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中开头的“琥珀泛金尊”不仅描绘了饮酒的情景,更反映出节日的欢愉。接着,诗人提到“蒲艾盈门”,这一习俗既是为了驱邪,也是对节日的美好祝愿,增强了节日的仪式感。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端午节的庆祝活动:钗符肘印的香气、五色绾成长命缕的细致巧思,突显出女性的温柔与巧妙,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箫管斗纷纷”则描绘了音乐的热烈,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最后,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使用了“日映榴花红似火,风景宜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情感,令人心旷神怡。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节日画卷,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琥珀泛金尊:描绘美酒的金色光泽,营造出节日的豪华气氛。
  2. 蒲艾盈门:表现出浓厚的端午节氛围,传达出节日的传统习俗。
  3. 钗符肘印袭馀芬:强调女性的美丽和节日的香气,体现生活的细腻。
  4. 五色绾成长命缕:象征长寿,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5. 箫管斗纷纷:描绘出热闹的音乐声,增添节日的动感。
  6. 竞渡声喧:体现出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展现节日的活力。
  7. 浴兰初罢绛罗巾:描写洗浴后使用兰花的香气,增添节日的清新。
  8. 日映榴花红似火,风景宜人:展现自然风光的美丽,传达出生活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映榴花红似火”,用色彩比喻来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如“钗符肘印袭馀芬”,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喜庆、欢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琥珀:象征着珍贵和温暖,暗示节日的珍贵时光。
  • 蒲艾:代表端午节的传统,寓意驱邪保平安。
  • 五色缕:象征长寿和美好生活的祝愿。
  • 榴花:象征着热情与生命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蒲艾”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食品
    C. 一种乐器
    答案:A

  2. “日映榴花红似火”中“红似火”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B

  3. 本诗描绘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端午诗》:另一首描写端午节的诗作,展示了类似的节日气氛。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浪淘沙 端午》 vs. 《端午临中夏》:两首诗都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与气氛,但吴尚憙的诗更侧重于细腻的生活情感,而另一首更强调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