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鹦鹉》

时间: 2025-01-22 23:41:28

毛羽曾经翦处残,学人言语道暄寒。

任饶长被金笼阖,也免栖飞雨雪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鹦鹉 徐凝 〔唐代〕

毛羽曾经翦处残,学人言语道暄寒。 任饶长被金笼阖,也免栖飞雨雪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鹦鹉的羽毛曾经被修剪过,留下了痕迹,它学会了人类的语言,能够谈论天气的冷暖。尽管它总是被关在金笼子里,但至少避免了在雨雪中飞行的困难。

注释

字词注释:

  • 翦:修剪。
  • 暄寒:指天气的冷暖。
  • 任饶:尽管,即使。
  • 金笼阖:指装饰华丽的鸟笼。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鹦鹉的生活状态和特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徐凝在观察鹦鹉时,有感而发,通过鹦鹉的生活状态来反映人类社会的一些现象,如自由与束缚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鹦鹉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自由与束缚的主题。首句“毛羽曾经翦处残”描绘了鹦鹉被修剪过的羽毛,暗示了其被驯化和限制的命运。第二句“学人言语道暄寒”则展示了鹦鹉的聪明和适应能力,它能够模仿人类的语言,甚至讨论天气,这既是一种生存技能,也是一种无奈的适应。后两句“任饶长被金笼阖,也免栖飞雨雪难”则进一步强调了鹦鹉虽然失去了自由,但至少避免了外界的恶劣环境,这种对比加深了诗歌的主题,即自由的代价和束缚的相对安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毛羽曾经翦处残”:描述鹦鹉的羽毛被修剪过,留下了痕迹,象征着其被驯化和限制的命运。
  2. “学人言语道暄寒”:鹦鹉学会了人类的语言,能够讨论天气的冷暖,展示了其聪明和适应能力。
  3. “任饶长被金笼阖”:尽管鹦鹉总是被关在华丽的笼子里,但这是一种保护,避免了外界的危险。
  4. “也免栖飞雨雪难”:鹦鹉虽然失去了自由,但至少避免了在恶劣天气中飞行的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鹦鹉的羽毛被修剪,比喻人类社会中的束缚和限制。
  • 拟人:鹦鹉能够学人言语,讨论天气,赋予了鹦鹉人类的特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鹦鹉的形象,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的主题,表达了即使在束缚中也能找到相对安全的生存方式的观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毛羽:象征鹦鹉的自然状态和自由。
  • 金笼:象征束缚和保护。
  • 言语:象征智慧和适应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毛羽曾经翦处残”暗示了什么? A. 鹦鹉的自然状态 B. 鹦鹉的束缚 C. 鹦鹉的智慧 D. 鹦鹉的适应能力

  2. “学人言语道暄寒”中的“暄寒”指的是什么? A. 天气的冷暖 B. 鹦鹉的心情 C. 人类的语言 D. 鹦鹉的羽毛

  3. 诗中“任饶长被金笼阖”表达了什么? A. 鹦鹉的自由 B. 鹦鹉的束缚 C. 鹦鹉的智慧 D. 鹦鹉的适应能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 杜甫《绝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徐凝的《奉和鹦鹉》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涉及了自由与束缚的主题,但前者通过鹦鹉的形象,后者通过登高的景象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