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门下吕相公车驾视学》

时间: 2025-01-26 00:59:35

未识吾君龙凤章,诸儒望幸久南庠。

辇回原庙初移跸,鹭集西雝已著行。

执爵稍前疑问道,献琛不日数来王。

从官始悟熙宁意,遗我亲临见肯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识吾君龙凤章,
诸儒望幸久南庠。
辇回原庙初移跸,
鹭集西雝已著行。
执爵稍前疑问道,
献琛不日数来王。
从官始悟熙宁意,
遗我亲临见肯堂。

白话文翻译:

我还没有见过我们君王的龙凤文采,
众位儒生期待着他早日光临南庠。
车辇刚刚返回原庙,开始迁移视察,
白鹭聚集在西边,已经开始行动。
执着酒爵稍稍向前,心中怀疑问道,
献上珍宝不久便要来见王。
从官员的身份开始,才明白熙宁的意图,
让我亲自到此见到肯堂。

注释:

  • 龙凤章:指帝王的威仪和文采。
  • 南庠:古代书院或学堂,象征儒学的中心。
  • :指皇帝的车驾。
  • 原庙:指先帝的庙宇。
  • 鹭集:形容白鹭聚集,暗示皇帝的来临。
  • 执爵:指拿着酒杯,表示恭敬。
  • 献琛:指献上珍宝,古代臣子向君王进献财物。
  • 熙宁意:熙宁是宋神宗的年号,意指其政治方针。
  • 肯堂:指正式的接见场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翁,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是熙宁变法的重要支持者。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受到皇帝视察时,表达了他对皇帝的期待和对国家大计的关注。正值宋神宗时期,国家正进行改革,苏辙作为官员,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君王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君王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开篇以“未识吾君龙凤章”引入,传达出对君王的渴望与敬仰,接着描述了众儒的期待,整个场景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向往。

“辇回原庙初移跸”,展示了皇帝的行程,象征着国家的运转与变化。诗中“鹭集西雝已著行”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暗示着皇帝的到来将带来新的气象。“执爵稍前疑问道”表现了诗人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君王的恭敬心态。

最后两句“从官始悟熙宁意,遗我亲临见肯堂”则揭示了诗人对熙宁变法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整首诗在描绘景象的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苏辙作为士人的情怀与对国家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识吾君龙凤章:表达了对君王的渴望与敬仰。
  2. 诸儒望幸久南庠:众位儒生期待君王的光临,表现出对学习和文化的重视。
  3. 辇回原庙初移跸:描述皇帝的视察,体现国家的运作。
  4. 鹭集西雝已著行:白鹭聚集,暗示皇帝的来临将带来新的变革。
  5. 执爵稍前疑问道:表现出诗人的恭敬和对礼仪的重视。
  6. 献琛不日数来王:献上珍宝,表明臣子对君王的忠诚。
  7. 从官始悟熙宁意:揭示诗人对熙宁变法的理解与支持。
  8. 遗我亲临见肯堂:表达了诗人亲临其境的荣幸与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凤章”比喻君王的才华与威严。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具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意象:使用“鹭”作为意象,象征着清新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君王的敬仰与对国家前景的期待,体现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与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政治变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凤:象征着帝王的威仪和尊贵。
  • :象征着清新与希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 :代表皇权与国家的运作。
  • :象征着忠诚与献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龙凤章”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作品
    B. 君王的才华
    C. 书院的典故

  2. “执爵稍前疑问道”中的“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器
    B. 一个官职
    C. 一种名贵的宝物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A. 鹤与龙
    B. 鹤与鹭
    C. 龟与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1.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期望,反映了历史背景的动荡。
  2. 王安石《泊船瓜洲》: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政治的关注,两者皆为士人对国家的关切。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苏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