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和卢使君幼平开元寺听妙奘上人讲》

时间: 2025-01-10 18:58:19

仁圣垂文在,虚空日月悬。

陵迟追哲匠,宗旨发幽诠。

法受诸侯请,心教四子传。

春生雪山草,香下棘林天。

顾我从今日,闻经悟宿缘。

凉山万里去,应为教犹偏。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春日和卢使君幼平开元寺听妙奘上人讲

作者: 皎然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仁圣垂文在,虚空日月悬。
陵迟追哲匠,宗旨发幽诠。
法受诸侯请,心教四子传。
春生雪山草,香下棘林天。
顾我从今日,闻经悟宿缘。
凉山万里去,应为教犹偏。

白话文翻译:

仁圣的教诲仍在,空中日月高悬。
追寻古代的工匠精神,宗旨发扬深邃的解说。
法教受到诸侯的请求,心灵的教导传承给四位弟子。
春天在雪山草地间生长,香气飘散在荆棘林间。
回首从今天起,听经领悟宿世因缘。
凉山远在万里之外,或许是因为教诲而偏离。

注释:

  • 仁圣: 指圣人仁德的教诲。
  • 陵迟: 追寻、探寻。
  • 哲匠: 指古代智慧的工匠,象征技艺和思想的结合。
  • : 指佛教的教义。
  • 诸侯: 这里指代有权势的人物。
  • 宿缘: 指前世的因缘。
  • 凉山: 可能是指遥远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及乐府,作品多表现佛教思想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皎然与卢使君幼平一起听妙奘上人讲经的春日,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春天美景的赞美。背景中,诗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生机,同时对教义的深入领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悟与对佛教教义的思索。首联以“仁圣垂文”开篇,强调了仁爱与智慧的传承,接着提到日月高悬,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教义的光辉。中间部分对法教的强调,体现出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后两联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复苏与智慧的启迪,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四句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将其与自身的修行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诗人在春日的静谧中,感悟到教义的深邃,体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的交融。整体而言,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仁圣垂文在: 仁德的教诲依然存在,指向古代圣人的智慧。
  • 虚空日月悬: 形容宇宙的浩瀚,日月高挂,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教义的永恒。
  • 陵迟追哲匠: 追求古代智者与工匠的精神,强调技艺与智慧的结合。
  • 宗旨发幽诠: 宗旨和教义的深邃解释,表明对佛教教义的探求。
  • 法受诸侯请: 法教受到权贵的恳请,显示出教义的影响力。
  • 心教四子传: 心灵的教导传承给弟子,体现出教育的重要性。
  • 春生雪山草: 春天的生机盎然,雪山的草木复苏。
  • 香下棘林天: 香气弥散在荆棘丛林,寓意着生命的希望。
  • 顾我从今日: 反思今天的学习与感悟。
  • 闻经悟宿缘: 听经后领悟过去的因缘,体现出因果法则。
  • 凉山万里去: 远处的凉山,象征着修行的艰辛。
  • 应为教犹偏: 或许是因为教义的缘故而偏离,表达了对修行之路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比喻自然景象与内心感悟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意象性。
  • 对仗: 在句式上运用对仗,使得诗的结构更为工整。
  • 象征: 日月、春天等意象象征着智慧与生命的延续。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佛教教义的探讨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强调了智慧的传承与修行的意义,体现出诗人对生命、因果与修行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仁圣: 象征着智慧和仁德。
  • 日月: 代表永恒的时间与知识。
  • 春生: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棘林: 代表艰难的环境,也寓意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仁圣”指的是谁?

    • A. 古代的政治家
    • B. 圣人
    • C. 诗人自己
    • D. 诸侯
  2. 诗中提到“凉山”是指什么?

    • A. 一座山
    • B. 遥远的地方
    • C. 一个城市
    • D. 一种植物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展开?

    • A. 春天的景色
    • B. 佛教的教义
    • C. 个人的感悟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 描述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春天的欢愉。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和自然的描绘。

这两首诗都与春天有关,但《春日和卢使君幼平开元寺听妙奘上人讲》更侧重于佛教思想的探讨和个人的修行,而《春晓》则集中在春天的自然景色上,展现出两种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精华》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