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孟秀才
皎然 〔唐代〕
羸疾依小院,空闲趣自深。
蹑苔怜静色,扫树共芳阴。
物外好风至,意中佳客寻。
虚名谁欲累,世事我无心。
投赠荷君芷,馨香满幽襟。
白话文翻译:
我身患疾病,依偎在小院中,心中却有闲适的趣味。
轻轻踩着青苔,怜惜这宁静的色彩,打扫树下的芳香阴影。
外面有清风徐来,心中有佳客在寻访。
谁还愿意被虚名所累,世事我已无心去管。
我送你荷花与香草,芳香满溢我的幽静襟怀。
注释:
- 羸疾:身体虚弱,有病;
- 小院:指自己的居所;
- 空闲趣自深:闲适的趣味非常深厚;
- 蹑苔:小心翼翼地走在青苔上;
- 扫树共芳阴:打扫树下的芳香阴影;
- 物外好风:自然界中好的风;
- 意中佳客:心中想要的客人;
- 虚名谁欲累:谁愿意被虚假的名声所累;
- 世事我无心:我对世俗事务没有兴趣;
- 投赠荷君芷:赠送给你荷花和香草;
- 馨香满幽襟:芳香充满我的内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子昊,号白涧,生卒年不详,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皎然隐居生涯中,表达了他对于闲适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答孟秀才》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小院中,尽管身体羸弱,却依旧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清新与宁静。
诗的开篇以“羸疾依小院”引入,直接点出诗人的身体状况,但随之而来的是“空闲趣自深”,这句话表明了诗人虽然身体虚弱,但内心却是丰富而充实的。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蹑苔怜静色”表现出他对身边环境的细致观察与珍惜,仿佛在诉说着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物外好风至,意中佳客寻”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愿景。面对外界的清风,心中有佳客相伴,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期待,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
最后两句“虚名谁欲累,世事我无心”则是对世俗名利的冷漠,表明诗人选择的是一种清净的生活,而“投赠荷君芷,馨香满幽襟”则以荷花与香草的赠送,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芬芳与宁静,寓意着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是唐代隐逸诗的代表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羸疾依小院:以病弱的身体依偎在小院,暗示孤独与清幽的环境。
- 空闲趣自深:尽管身体羸弱,但内心的趣味却是深厚的。
- 蹑苔怜静色:轻轻走在青苔上,心中怜惜这份宁静。
- 扫树共芳阴:打扫落在树下的芳香阴影,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物外好风至:自然界的清风正徐徐而来,象征着清新的气息。
- 意中佳客寻:心中期待的朋友也在寻访,表现出对友谊的渴望。
- 虚名谁欲累:对名声的淡漠,表明诗人不愿被世俗所累。
- 世事我无心:对世俗事务毫无兴趣,显现出隐逸的心境。
- 投赠荷君芷:赠送荷花与香草,表达友好的情谊。
- 馨香满幽襟:芳香充满心怀,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虚名”比喻世俗的名利,展示诗人对名声的轻视。
- 对仗:如“羸疾依小院,空闲趣自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意中佳客寻”,将内心的期待拟人化,表现情感的细腻。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院:象征着隐逸与安静的生活环境。
- 青苔: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 芳阴:象征着美好的友谊与情感。
- 荷花与香草:表达人际关系的芬芳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羸疾依小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身体强壮
B. 身体羸弱
C. 生活富裕
D. 远离尘世 -
“物外好风至”中的“物外”指的是什么?
A. 人世间的事务
B. 自然界的风景
C. 诗人的内心
D. 朋友的到来 -
该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享受隐逸生活
C. 对世事的无奈
D. 对友情的渴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 by 陶渊明: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诗作,展现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同样是对兄弟情谊的表达,但更强调了世事的艰难与人心的牵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 《隐逸生活在唐诗中的表现》
以上内容涵盖了《答孟秀才》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