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子瞻修无生法》
时间: 2025-01-11 11:5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劝子瞻修无生法
作者:苏辙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蒙。
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
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除了那灵明的真理,其他一切都是空虚的。近年来我在炼丹炉上耗费了许多心血。其实在我手中,早已掌握了无生的法门,只是云间的雾霭让人难以看清。只要我保持信心,仿佛电光闪烁般需要清净戒律去拂去那昏暗的铜器。谁说我只能在江南的岸边追逐名利,虽然身处困境,但我的心灵却是富足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明:指清醒的智慧或真理。
- 丹灶:炼丹的地方,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努力。
- 庵摩:无生法门的一个概念,指一种修行的境界。
- 拂昏铜:比喻去除迷惑和愚昧的状态。
- 逐客:指追求名利,像一个被驱逐的客人。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无生法”与佛教思想密切相关,强调的是对生与死、得与失的超越。苏辙在诗中通过炼丹的隐喻反映了对长生和真理的追求,表明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的哲理思考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在经历了政治风波与个人生活的困顿后,他愈加倾向于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辙深刻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在面对世俗的困扰和个人的无奈时,诗人并未失去信心,而是将目光转向内心的觉悟与修行。他运用炼丹这一隐喻,表明自己在追求真理与长生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修身养性的重要。诗中多次提到“灵明”、“庵摩”等词汇,体现了他对佛教理念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诗的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物质贫乏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富足与精神的追求。苏辙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坚守与信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除却灵明一一空:强调除了真理其他皆为空。
- 年来丹灶漫施功:表明自己在追求长生的过程中耗费了许多精力。
- 掌中定有庵摩在:暗示自己已经领悟了无生的法门。
- 云际悬知雾雨蒙:比喻理解真理的障碍依然存在。
- 已赖信心留掣电:信念的力量如电光般闪现。
- 要须净戒拂昏铜:强调修行的必要性以去除迷惑。
- 谁言逐客江南岸:无视世俗的评价与困扰。
- 身世虽穷心不穷:尽管生活贫困,内心却依然富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行比作炼丹,表达追求真理的过程。
- 对仗:如“灵明空”与“庵摩在”,对比出空与有的关系。
- 象征:云雾象征迷惑,电光象征信念的力量,展现了心灵的觉醒。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内心的反思与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呼吁人们在物质困境中保持心灵的富足与清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明:象征智慧与真理。
- 丹灶:象征追求长生与修行。
- 庵摩:象征修行的状态与境界。
- 云雾:象征外在的迷惑与障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苏辙在诗中提到的“灵明”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清醒的智慧
C. 世俗名利
D. 长生不老 -
填空题:诗中提到“谁言逐客江南岸”,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态度。
-
判断题:这首诗强调了修行者应该放弃一切追求,专注于物质生活。(对/错)
答案:
- B. 清醒的智慧
- 物质名利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生法》:同样探讨修行与内心的作品。
- 《静夜思》(李白):反映个人情感与思考的另一种表达。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 王维的《鹿柴》: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展现不同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苏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