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春望(时在围中)
作者: 高启 〔明代〕
郡楼高望见江头,
油壁行春事已休。
落尽棠梨寒食雨,
只应啼鸟不知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时节,诗人在郡楼上远望江面,春天的游乐活动已经结束。寒食节时,棠梨花瓣被雨水打落,只听得鸟儿在喧啼,不知愁苦为何物。
注释:
- 郡楼:指地方政府的楼阁,通常是官署的建筑。
- 江头:指江的尽头或江的远处。
- 油壁:指用油涂抹的车身,象征着春游的车马。
- 寒食雨:寒食节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民间禁火冷食,雨水打落花瓣。
- 啼鸟:指鸟儿的鸣叫,表达自然的生动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典故解析:
- 寒食节:古代节日,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禁火冷食以纪念他。此节日与春天的气候、生命的复苏紧密相关。
- 棠梨:一种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寓意着美好事物的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 1373年),明代初期的著名诗人,字太和,号山人,江苏常熟人。他的诗风兼具清丽与沉郁,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雨中春望》写于春季的寒食节,诗人在郡楼上眺望,面对江水与花落,寄托了对春天流逝的感慨。背景是明代政治动荡,诗人或因社会环境而生出淡淡的忧愁。
诗歌鉴赏:
《雨中春望》以春雨为背景,透过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起首两句描绘了诗人从高处俯瞰江水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然而,随即转折,现实却是春游的欢乐已经结束,油壁车马的欢声笑语已然远去,留给诗人的只有对春天短暂的感叹与失落。
接下来的描写中,棠梨花瓣在寒食雨中纷纷落下,意象的凋零更增添了诗的伤感。最后一句“只应啼鸟不知愁”,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孤独,鸟儿在春天的欢快中不知愁苦,而诗人却陷入了无尽的思绪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运用了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生与逝、欢与愁的对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高启通过简练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无常,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郡楼高望见江头:从高处的官楼上可以看到江的尽头,开篇营造出一种高远的视角。
- 油壁行春事已休:春游的热闹已然结束,描绘出一种失落的氛围。
- 落尽棠梨寒食雨:寒食节的雨水打落了棠梨花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
- 只应啼鸟不知愁:鸟儿在春天的欢叫中无忧无虑,与诗人的愁苦形成鲜明对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郡楼高望见江头”与“油壁行春事已休”,前后句式整齐,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描述鸟儿“啼”,使自然生动起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流逝,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渗透着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郡楼: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诗人的身份。
- 江头:象征远方与希望,诗人对未来的期盼。
- 棠梨: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寓意着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寒食节
D. 春节 -
诗中“郡楼”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家庭
B. 权力与地位
C. 自然
D. 金钱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无所谓
D.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其背景是国破家亡的苦痛,与高启的春日怅惘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春天的不同感受。 高启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寒食节的文化背景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