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开鉴影照宫娃,工手牵丝带露华。
今日空山僧自汲,一瓶寒供佛前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辉煌的井,曾经的美丽如同在镜中映照的宫女,现在只剩下空山中的僧人自己汲水,手里提着一瓶清冷的水,供奉在佛前的花。
注释
- 曾开:曾经开凿。
- 鉴影:水面映出的影像。
- 宫娃:指的是宫中的美女,古代常用来比喻美丽的事物。
- 工手:巧妙的手艺。
- 牵丝:牵拉丝线。
- 露华:露水的华丽,形容清晨的美丽。
- 空山:指的是清幽的山林。
- 僧自汲:僧人自己汲水。
- 寒供:寒冷的供奉。
- 佛前花:供奉在佛前的花。
典故解析
“宫娃”一词常用于表达美丽和优雅,古代文人常将美丽的女子与自然景观相提并论,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而“空山”常用于描写宁静的环境,往往与修行、悟道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 - 1379),字士杰,号汀洲,明代初期的著名诗人。他是“江南四大家”之一,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高启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常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
《吴王井》写于高启晚年,反映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灵岩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在此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吴王井》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口井及其周围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现实的感慨。开头两句“曾开鉴影照宫娃,工手牵丝带露华”中,诗人使用了“鉴影”与“宫娃”的意象,展现了井水清澈的美丽,仿佛曾经的辉煌如同倒影般存在。然而,随后的“今日空山僧自汲”则把读者引入现实,井的美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静谧的空山与孤独的僧人。最后一句“一瓶寒供佛前花”更是将这种孤独与清冷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宁静与简单的生活。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出高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它不仅仅是对一口井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开鉴影照宫娃:这句描绘了过去的井,水面如镜,映照出美丽的宫女,寓意着井水的清澈与当年的繁华。
- 工手牵丝带露华:形容井水清澈如丝,映出露水的华美,表现出井水的珍贵与美丽。
- 今日空山僧自汲:转折到现实,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僧人在山中汲水,显示出世事的苍凉与变化。
- 一瓶寒供佛前花:最后一句通过“寒”字增添了氛围的清冷,表达了对佛教宁静氛围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井水比作美丽的映像,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在用词和结构上都较为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僧自汲”表现出僧人的孤独与宁静,赋予了景物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孤寂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井:象征着清澈、繁华与生命的源泉。
- 空山:代表宁静、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思考。
- 僧人:象征着修行与悟道,体现了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 寒供:暗示着对生活简单与纯粹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宫娃”指的是什么?
-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 B. 一位僧人
- C. 一口井
- D. 一座山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怀念过去的繁华
- B. 描绘美丽的风景
- C. 赞美僧人的修行
- D. 反映自然的变化
-
“今日空山僧自汲”中的“空山”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与宁静
- C. 繁华与热闹
- D. 忧伤与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描绘了对过去的思念。
- 《月下独酌》 李白:反映了孤独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登高》 杜甫:同样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虽然情感基调略有不同,但均体现了对人生的深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高启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