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时间: 2025-04-27 06:22:22

两两莲池上,看如在锦机。

应知越女妒,不敢近船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两莲池上,看如在锦机。应知越女妒,不敢近船飞。

白话文翻译:

在莲花池上,两只鸳鸯相伴游玩,看起来就像是在织锦的机台上。想必是因为越女心生嫉妒,所以不敢靠近这只船只。

注释:

字词注释:

  1. 两两:成双成对的样子。
  2. 莲池:盛开莲花的池塘。
  3. 锦机:织锦的机台,象征精美的织物。
  4. 越女:指古代越国的女子,常与美丽与聪慧相关联。
  5. :嫉妒。
  6. 近船飞:靠近那只船,形容鸳鸯的飞行。

典故解析:

“越女”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代表美丽的女子。这里提到的“越女妒”暗示了古代的爱情故事,越国的女子因其美丽而受到关注,同时也因嫉妒心而不敢靠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374),明代初期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受到推崇。他的诗作常体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风格兼具古雅与流畅。

创作背景:

《鸳鸯》创作于高启的盛年时期,正值明代初期,社会动荡与文化重生交织,诗人通过自然意象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与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鸳鸯》以生动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鸳鸯在莲池中嬉戏的场景,展现了一幅优美和谐的画面。诗的开头“两两莲池上”便设定了场景,莲池的宁静与鸳鸯的双双嬉戏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温柔的美感。接着,通过“看如在锦机”这一比喻,诗人将鸳鸯的相处比作精美的织锦,暗示着爱情的珍贵与美丽。

而“应知越女妒,不敢近船飞”则转折出一种情感的复杂性。尽管表面上是对鸳鸯的赞美,但却隐含了嫉妒与孤独。越女的嫉妒不仅是对美的渴望与羡慕,也反映了在美丽爱情面前的无奈与退缩。整首诗在轻盈的文字中,蕴含了对爱情的期盼与对人性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两莲池上”: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2. “看如在锦机”:通过比喻,将鸳鸯的嬉戏与精美的织锦相联系,突显其美丽与和谐。
  3. “应知越女妒”:引入情感的转折,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嫉妒与向往。
  4. “不敢近船飞”:表现了对鸳鸯美好生活的羡慕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鸳鸯的嬉戏比作在“锦机”上,生动形象地传达了美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鸳鸯的美丽与越女的嫉妒,探讨了爱情的美好与复杂,传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现实中妒忌情感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鸳鸯: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忠诚。
  2. 莲池:代表着宁静与纯洁的爱情环境。
  3. 锦机:象征着精致与美丽,暗示爱情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女”指的是哪一地区的女子? A. 越国
    B. 齐国
    C. 楚国
    D. 吴国

  2. 诗中“锦机”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织物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船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爱情的美好与嫉妒
    C. 友情的纯真
    D. 家庭的温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李煜:同样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相思与惆怅。
  • 《鹊桥仙》秦观:通过自然意象描绘爱情的美好与渴望。

诗词对比:

  • 《鸳鸯》 vs 《相见欢》:两者都以爱情为主题,但《鸳鸯》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相见欢》则表现了对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高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