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题高宗赐岳武穆诏后次文徵仲待诏》
时间: 2025-02-04 15:38:38意思解释
满江红 题高宗赐岳武穆诏后次文徵仲待诏
作者: 王世贞 〔明代〕
原文展示
御墨淋漓,到飞字百身难赎。
弹指罢遗黎梦断,旧都沦覆。
十二金牌丞相诏,风波片纸君王狱。
恨当时巧放两人归,乾坤蹙。
翘首地,青衣辱。
回马地,朱仙哭。
笑大江东去,一夔兹足。
北面生看臣构在,南枝死望中原复。
痛他年降表出皋亭,鸱夷目。
白话文翻译
皇帝的命令如墨水般淋漓,飞舞的字迹让多少人难以赎回。
一声叹息,黎民的美梦已断,旧都也已沦陷。
十二道金牌的丞相诏书,像风波一样轻薄,君主却深陷囹圄。
当年恨恨地让两位忠臣归去,天地之间愁苦交织。
仰望那地,青衣人遭受屈辱。
回头看那地,朱仙子在哭泣。
笑看大江东流,一声叹息已无足。
北面看着臣子们的阴谋,南枝却对中原的复兴充满绝望。
痛苦的是那年在皋亭降表的时刻,鸱夷目似乎在诉说着悲凉。
注释
- 御墨淋漓:形容皇帝的命令书写得非常清晰,且字迹鲜明。
- 飞字:指迅速书写的文字。
- 黎梦:指黎民百姓的美好梦想。
- 丞相:古代的最高行政长官。
- 青衣:指的是戏曲中的一种角色,这里暗指受到屈辱的人。
- 朱仙:可能是指某个角色或历史人物,这里用作哀悼的象征。
- 鸱夷目:指一种悲伤眼神,这里可能指代历史的痛苦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公元 1526-1590),字惕庵,号白华,明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文,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背景是岳飞被冤屈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忠臣的惋惜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满江红》通过激昂的情感与悲壮的历史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岳武穆的深切怀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浓厚的感情基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警醒。诗中的历史典故与人物形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诗人以“御墨淋漓”的开篇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了紧张而悲壮的气氛中。接着,诗人通过对丞相诏书的描述,展现了政治的黑暗与无奈,反映出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最后,诗人以“痛他年降表出皋亭”的结尾,唤起读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忠诚的追忆。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岳飞的怀念,也是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彰显了王世贞作为文人的责任与担当。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御墨淋漓:开篇即描绘出皇命的权威。
- 弹指罢遗黎梦断:表达了对民众梦断的无奈与悲伤。
- 十二金牌丞相诏:强调了政权的无情与傲慢。
- 恨当时巧放两人归:追悔当年对忠臣的不公。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字”比喻书写的迅速。
- 对仗:如“翘首地,青衣辱”工整且有力。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忠诚的崇敬与对现实的愤慨,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感。
意象分析
- 青衣:象征着受屈辱与无奈的忠臣。
- 朱仙:代表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历史悲剧的哀叹。
- 大江东去: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无情,承载着过往的悲伤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词语描述了皇帝的命令?
- A. 淋漓
- B. 断梦
- C. 归去
-
诗中提到的“青衣”指的是?
- A. 忠臣
- B. 叛徒
- C. 受辱者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无情
- B. 对忠诚的追忆
- C. 对战争的赞美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 by 岳飞
- 《水调歌头》 by 苏轼
诗词对比: 王世贞的《满江红》与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同样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然而王世贞更加强调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岳飞则更多地集中于忠义精神的弘扬与对个人命运的诉说。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王世贞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