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闸停舟》

时间: 2025-01-27 03:31:35

昔人筑斯防旱涝,龙钟常相天地造。

舟航群泊沙外汀,酒旗斜插江亭小。

岁岁常丰民自怡,几家灯火儿诵诗。

何处渔歌芦中起,欸乃一声山月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闸停舟
作者:徐似道 〔宋代〕

昔人筑斯防旱涝,龙钟常相天地造。
舟航群泊沙外汀,酒旗斜插江亭小。
岁岁常丰民自怡,几家灯火儿诵诗。
何处渔歌芦中起,欸乃一声山月底。


白话文翻译

在很久以前,人们修筑了这道防止干旱和涝灾的堤坝,岁月流逝,它像是天地间的老者一般常在。船只在沙洲外停泊,江边的小亭子里,酒旗斜插,显得温馨而宁静。年年丰收,百姓们悠然自得,几家人家的灯火通明,孩子们在朗诵诗词。哪里传来渔歌声呢?只听见那轻声的“欸乃”声在山月下回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昔人:古人,指过去的人。
  • 防旱涝:防止干旱和水涝。
  •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常用来比喻年老的事物或状态。
  • 舟航:船只的航行。
  • 酒旗:指插在酒家招牌上的旗帜。
  • 斜插:倾斜地插着。
  • 儿诵诗:小孩在朗诵诗词。
  • 欸乃:渔船划水时发出的声响,象征着渔夫的生活。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防旱涝”与古代水利工程相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对耕作生活的重视。通过提及“几家灯火儿诵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似道,宋代诗人,生于南宋,生活于其间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往往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关注民生,传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北闸停舟》创作于北宋时期,此时社会经济逐渐繁荣,水利工程的修建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人智慧的赞美。


诗歌鉴赏

《北闸停舟》是一首描绘水乡风景及农民生活的诗。诗的开头提到“昔人筑斯防旱涝”,通过对古人智慧的赞美,引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思考。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水边的景致,舟船停泊、酒旗斜插,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水乡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中,百姓们安居乐业,岁岁丰收,显得无比幸福。诗中提到的“几家灯火儿诵诗”,不仅描绘了温馨的家庭场景,也传达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后一句“欸乃一声山月底”,渔歌声悠然自得,象征着生活的恬静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触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触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人筑斯防旱涝:古人修建了这道防止干旱和水涝的堤坝。
  2. 龙钟常相天地造:这道堤坝经历岁月的洗礼,宛如老者一般屹立于天地间。
  3. 舟航群泊沙外汀:船只在沙洲外停泊,形成一幅安静的水乡画面。
  4. 酒旗斜插江亭小:小亭子里,酒旗斜插,增添了生机与温暖。
  5. 岁岁常丰民自怡:年年丰收,百姓们因此感到快乐和满足。
  6. 几家灯火儿诵诗:几家人家的灯火辉煌,孩子们在朗诵诗词,体现出文化的氛围。
  7. 何处渔歌芦中起:何处传来渔歌的声响,渔夫们在水中歌唱。
  8. 欸乃一声山月底:轻声的“欸乃”声在山月下荡漾,展示了渔夫们的生活情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堤坝比作老者,表现其历经风雨的坚韧。
  •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堤坝以人的特征,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舟航群泊沙外汀,酒旗斜插江亭小”,使诗句富有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们的安宁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乡土情怀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防旱涝: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掌控与智慧。
  • 舟航:代表着水乡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的劳动与创造。
  • 酒旗: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文化的氛围。
  • 灯火: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 渔歌:象征着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昔人筑斯防旱涝”指的是哪个方面的建设?
    A. 文化建设
    B. 水利建设
    C. 交通建设

  2. “几家灯火儿诵诗”中的“儿”指的是谁?
    A. 大人
    B. 孩子
    C. 老人

  3. “欸乃一声山月底”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渔夫的生活
    B. 农田的丰收
    C. 芦苇荡的宁静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生活的关注与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词对比
徐似道的《北闸停舟》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前者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乡村的宁静与幸福;而后者则强调豪情与饮酒的放纵,展现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编者:李白)
  2. 《古诗鉴赏辞典》(编者:朱自华)
  3.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编者: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