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石佛山因寄北园老人》
时间: 2025-01-27 05:25:38意思解释
过石佛山因寄北园老人
作者:国梁 〔清代〕
原文展示
老龙夜半不守窟,牙爪怒张来阴暝。
风雨收歇无处遁,蜕遗团结堆高青。
鳞甲剥落缬纹细,不须开凿烦五丁。
峭壁谺谺叠嶂巘,层峦䆗窱横岩坰。
四山攒绿疑无地,回望但见烟冥冥。
中有一峰最耸秀,左撑右拄开重扃。
森森剑槊刺空上,欲堕不堕含珑玲。
双洞嵌空出飞鸟,一佛危坐当孤屏。
杨琏真伽或未到,何人刻此庄严形。
绕足有泉流碎玉,雅奏终日清泠泠。
有时浩不辨牛马,奔腾赴壑驱雷霆。
杨氏西征此深入,传闻姓字殊非经。
地胜未以名人著,或是晦迹藏仙灵。
清游往复百不厌,但惜车马无留停。
柳阴篱舍动欣赏,便拟高结山间亭。
猛忆北园老居士,看山趺坐常惺惺。
不如移置北园侧相与,悟真散赏逃天刑。
白话文翻译
老龙在夜半时不再守住洞窟,怒张着牙爪来临阴暗的夜幕。
风雨过后无处可逃,蜕下的旧皮堆成了高高的青色。
鳞甲剥落,纹路细腻,无需动用五个工匠来开凿。
峭壁峭拔,山峦叠嶂,层层高峰如同横亘的岩石。
四周的山林幽绿,令人怀疑是否还有地面,回首只见烟雾弥漫。
中间有一座山峰最为高耸,左撑右拄打开了重重的门扉。
森严的剑槊直刺苍穹,似乎要坠落却又不落,仿佛含着美玉的玲珑。
双洞嵌空,飞鸟从中而出,一尊佛像孤独地坐在高处。
杨琏真伽或许还未到,究竟是谁雕刻了这庄严的形象?
脚边有泉水流淌,如碎玉般悦耳,悠扬的乐声整日清脆动听。
有时浩荡的气势难以辨别牛马,奔腾而下如雷霆般驱散。
杨氏西征至此,传闻姓氏非同寻常。
这片土地的胜景并未以名人而著称,或许是隐秘的迹象藏匿仙灵。
在这清幽的游历中,百般不厌怠,可惜车马无法停留。
在柳阴篱舍中欣赏美景,便想在山间搭建一座亭子。
猛然想起北园的老居士,看山而坐常常心境清明。
不如将其移置在北园旁,携手共享,悟真散赏逃避世间的刑罚。
注释
- 老龙:这里形容石佛山的鬼怪传说,表示神秘、威严。
- 蜕遗团结:蜕掉的旧皮囊,形成的青色堆积。
- 鳞甲:指龙身上的鳞片,象征着威严。
- 峭壁:陡峭的山壁,形容山的险峻。
- 杨琏真伽:传说中的高人,或是道教的隐士。
- 清泠泠:形容泉水的清脆悦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国梁,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常以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具有浓郁的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国梁游历石佛山时,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对北园老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佛山的壮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与敬畏之情。诗人通过“老龙”、“蜕遗团结”等意象,将山体的雄伟与神秘生动地传达出来,展现出一种灵动的自然力量。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中也隐含着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对北园老居士的回忆中,诗人表达了希望与其共享自然美景的愿望。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意象交错,既有雄伟的山川,也有细腻的流泉,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老龙”与“阴暝”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暗示山中潜藏的力量。
- 中间部分展现了山的险峻与树林的幽深,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 后两联则引入了人文元素,表达诗人与隐士之间的情感联系,体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体比作“老龙”,增强了山的威严和神秘感。
- 拟人:如“欲堕不堕”,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突出其灵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石佛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理想隐士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 老龙:象征着神秘、威严与力量。
- 山峰:代表着坚韧与永恒,映射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
- 泉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寓意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龙”指代什么?
- A. 一条真正的龙
- B. 山体的象征
-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B
-
诗人对北园老居士的态度是?
- A. 轻蔑
- B. 思念与敬仰
- C. 无所谓
答案:B
-
诗中哪一个意象表现了自然的灵动?
- A. 老龙
- B. 剑槊
- C. 泉水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国梁的《过石佛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哲思,后者则更强调山水的静谧与诗意。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
- 《古诗词鉴赏指南》: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结构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