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长风送月》
时间: 2025-02-04 15:40: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长风送月
作者: 佚名 〔宋代〕
长风送月,近中秋更无一点尘俗。
绛阙真仙来瑞世,昨夜翔鸾飞鹄。
奕世登科,诸昆竞秀,名盖天南北。
持心恬退,更能韫椟藏玉。
须信宪幕平反,据经议狱,全活阴功足。
川泳云飞宾主意,荐剡新翻浓墨。
一路欢声,几多和气,吹作长生曲。
赐环促召,清班两鬓长绿。
白话文翻译
长风送来明月,正值中秋时节,周围更是没有一点尘世的喧嚣。
红色的宫阙里,真仙降临,给这个世界带来祥瑞,
昨夜的仙鸟翱翔如飞鸿。
在这个时代中,许多人都能考取功名,
各路英才争相展现才华,声名远扬南北。
心境宁静退隐,能够更好地珍藏自己的才华。
要相信,朝廷的公正会纠正冤屈,
依据法律来审理案件,冤屈也能得到平反。
在这云彩飞扬的地方,宾主之间的情意浓厚,
为新翻的诗篇增添浓墨重彩。
一路上欢声笑语,气氛和谐,
仿佛在吹奏一曲长生之歌。
受邀的环佩声声,清雅的班子两鬓如青翠。
注释
- 绛阙:红色的宫殿,常指天宫或神仙居所。
- 翔鸾飞鹄:象征美好的事物,鸾和鹄都是传说中的仙鸟。
- 奕世登科:许多人在这个时代都能考取功名,奕世指代繁盛的世代。
- 持心恬退:保持内心的平静和退隐,强调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 宪幕:指朝廷,涉及法律与公正。
- 川泳云飞:形容云彩在空中飞舞,意味着美好的气氛。
- 长生曲:寓意长寿和美好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宋代的诗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词曲等文学艺术形式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中秋节前夕,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天上仙境的憧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诗歌鉴赏
《满江红·长风送月》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其内容在庆祝中秋的同时,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赞美。诗中以“长风送月”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恬淡与悠然。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绛阙真仙来瑞世”的场景,借助神仙的降临,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希冀与祝福。
诗中提到的“奕世登科,诸昆竞秀”,不仅表现了社会的繁荣与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也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人将“持心恬退”作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传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在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宾主之间的和谐气氛,展现出一种友好的社会交往,呼应了开头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致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祝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风送月:描绘了秋风送来的明月,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近中秋更无一点尘俗:强调中秋之际的祥和与幽静。
- 绛阙真仙来瑞世:借仙境的降临,象征着幸福与美好的生活。
- 奕世登科,诸昆竞秀:表现了时代的繁荣与人才辈出。
- 持心恬退,更能韫椟藏玉: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对名利的淡泊。
- 须信宪幕平反:希望法律能公正地纠正冤屈。
- 川泳云飞宾主意:描绘了宾主间的和谐气氛。
- 一路欢声,几多和气:表现了人们之间的友好与和谐。
- 赐环促召,清班两鬓长绿:最后以清雅的形象收尾,传达一种长久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长风送月”比喻宁静的环境。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宁静与淡泊名利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风:象征着自由与清新。
- 明月:象征着纯洁与宁静。
- 真仙:代表着理想与美好。
- 奕世:象征着繁荣与荣华。
- 清班:代表着优雅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祝福和平
- B. 对名利的追求
-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D.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绛阙”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宫殿
- B. 一种花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品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以上都是
答案:
- C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经典作品,探讨了月亮与人情的关系。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描绘了月下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满江红·长风送月》都以月亮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侧重于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祝福。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美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