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申浦口午潮生,
及到斜阳潮始平。
风便东湖挂帆去,
弄珠楼上笛三更。
白话文翻译:
在春申浦口,正午的潮水开始涌动;
等到夕阳西下时,潮水渐渐平静。
微风吹来,船帆在东湖上扬起,
三更时分,珠楼之上传来悠扬的笛声。
注释:
- 春申浦:指的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一个地方,春申为古地名。
- 午潮生:指的是中午时候潮水开始上涨。
- 斜阳:夕阳,日落的时分。
- 挂帆去:指的是扬起帆船出发。
- 弄珠楼:可能指的是一种楼阁,楼上有人吹笛。
- 笛三更:指夜深人静时,笛声悠扬动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瀛(1640-1710),字懋贞,号白石,晚号雪岚,江苏扬州人。清代诗人,擅长诗、文和书法,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的经济和文化都很繁荣,尤其是在江南地区。诗人通过描写春日黄浦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渡黄浦至平湖》是一首描绘春日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中展现了春申浦口的潮水变化以及夕阳下的宁静氛围。开头两句通过“午潮生”和“斜阳潮始平”,生动地描绘了潮水的起伏及光影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风便东湖挂帆去”,展现了船只在微风中扬帆出发的画面,传递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最后一句“弄珠楼上笛三更”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夜晚景象,笛声在夜空中回荡,给人一种恬淡、悠然的情感体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情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申浦口午潮生:描写春天的浦口,正午潮水开始上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及到斜阳潮始平:夕阳西下,潮水开始逐渐平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 风便东湖挂帆去:微风吹来,船帆在东湖上扬起,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航行图景。
- 弄珠楼上笛三更:夜深时分,楼阁上传来悠扬的笛声,给人一种静谧的美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对仗关系,如“午潮生”与“潮始平”。
- 意象:通过“春申浦口”、“斜阳”、“东湖”、“弄珠楼”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
- 拟人:潮水的变化赋予了生命,使整个自然景象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美好的开始。
- 潮:代表着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风:象征着自由和流动的生活。
- 笛声:传达出宁静和思虑的情感,增添了诗的韵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潮水在何时开始上涨?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深夜
-
“弄珠楼上笛三更”中“笛”指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鸟类
- C. 一种花
- D. 一种食物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秦瀛的诗更侧重于动态的潮水与舟行,王维则更注重静谧的山水意境,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