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福中作(一作郑遨诗)》

时间: 2025-01-22 08:02:02

闷见戈鋋匝四溟,恨无奇策救生灵。

如何饮酒得长醉,直到太平时节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闷见戈鋋匝四溟,
恨无奇策救生灵。
如何饮酒得长醉,
直到太平时节醒。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忧闷,看到战戈遍布四海,
恨不得有奇妙的计策来拯救众生。
我该如何才能饮酒长醉呢,
直到太平之时再醒来。

注释:

  • 闷见:心中烦闷,看到。
  • 戈鋋:指的是兵器,象征战争。
  • 匝四溟:四周的海洋,形容战乱的广泛。
  • 恨无奇策:怨恨没有高明的计策。
  • 饮酒得长醉:希望借酒消愁,醉得久一些。
  • 太平时节醒:期待在和平的时节再醒来。

典故解析:

  • “戈鋋”象征着战乱,古代战争频繁,许多诗人常用此意象来表达对战争的忧虑与无奈。
  • “饮酒得长醉”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自我解嘲的方式,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光庭,唐代著名诗人、道士。其诗风兼具道教思想与现实关怀,作品多反映对社会动乱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借酒浇愁,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无奈。

诗歌鉴赏:

《景福中作》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四句中流露出深重的愁苦和对战乱的反思。第一句通过“闷见戈鋋匝四溟”直接描绘了战争的景象,给人的感觉是无处不在的战火,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战乱笼罩。接着,诗人以“恨无奇策救生灵”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恨不得能有奇妙的计策来拯救众生。这里不仅是对自己无能的自责,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深切忧虑。

在第三句中,诗人转而向饮酒寻求解脱,“如何饮酒得长醉”展现出他对现实的逃避,似乎只有在酒中才能找到片刻的安宁。而最后一句“直到太平时节醒”,则是对未来的期望,既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隐含着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

整首诗虽然以颓废的情绪为主导,但在最后却又透出一丝希望,显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杜光庭通过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在悲伤中也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闷见戈鋋匝四溟:心中郁闷,看到刀枪剑戟遍布四面八方,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普遍。
  2. 恨无奇策救生灵:对战乱深感无奈,怨恨自己没有高明的计划来拯救众生,流露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3. 如何饮酒得长醉:探寻借酒消愁的方式,表达对现状的无奈与对快乐的渴望。
  4. 直到太平时节醒:期待在和平的时光中再苏醒,显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戈鋋”比喻战争,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
  • 对仗:诗句之间有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如何”、“直到”,形成一种节奏感,突出诗人的情感流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战争的描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戈鋋:象征战争与暴力,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饮酒:代表逃避现实的方式,表达诗人对愁苦的自我安慰。
  • 太平时节:象征着理想中的和平生活,反映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戈鋋”指的是什么?

    • A. 酒
    • B. 兵器
    • C. 诗句
    • D. 书籍
  2. 诗人希望通过饮酒达到什么目的?

    • A. 逃避现实
    • B. 交朋友
    • C. 学习知识
    • D. 旅行
  3. 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 A. 悲观
    • B. 绝望
    • C. 希望
    • D. 不在乎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杜光庭的《景福中作》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前者更多地展现了对战争的忧虑,而后者则是对生活的纵情和豪放,反映了不同的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光庭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