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晚步》

时间: 2025-01-10 22:43:09

柴门一延伫,暮色集四山。

雨歇林蔼变,岁阴岚气寒。

峰高看月上,巢昏迟鸟还。

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

幽思招隐作,怆恨南涧篇。

羁怀定谁识,凄然独掩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柴门一延伫,暮色集四山。雨歇林蔼变,岁阴岚气寒。峰高看月上,巢昏迟鸟还。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幽思招隐作,怆恨南涧篇。羁怀定谁识,凄然独掩关。

白话文翻译:

站在柴门前久久伫立,暮色笼罩着四周的山峦。雨停后林中的雾气变化,岁月的阴霾让山岚显得寒冷。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看着月亮升起,鸟儿归巢时天色已昏暗。短暂的游览让我感到自在,但徘徊间却发出了长叹。深沉的思绪让我想起了隐居之作,悲伤地回忆起《南涧》篇。我的羁旅情怀有谁能理解,凄凉地独自关上门。

注释:

  • 延伫:长时间站立。
  • 暮色:傍晚的天色。
  • 林蔼:林中的雾气。
  • 岁阴:岁月的阴霾,指时间的流逝。
  • 岚气:山间的雾气。
  • 巢昏:鸟巢在昏暗中。
  • 裴回:徘徊。
  • 幽思:深沉的思绪。
  • 怆恨:悲伤。
  • 南涧篇:指《南涧》诗篇,可能与隐居或悲伤的情感有关。
  • 羁怀:羁旅的情怀,指在外漂泊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站在柴门前,观察四周山色和自然变化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站在柴门前,观察四周山色和自然变化的心境。诗中通过对暮色、林蔼、岚气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作者通过对高处月升、鸟儿归巢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随后的长叹和幽思,又透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柴门一延伫,暮色集四山。——作者长时间站在柴门前,暮色笼罩着四周的山峦。
  2. 雨歇林蔼变,岁阴岚气寒。——雨停后林中的雾气变化,岁月的阴霾让山岚显得寒冷。
  3. 峰高看月上,巢昏迟鸟还。——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看着月亮升起,鸟儿归巢时天色已昏暗。
  4. 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短暂的游览让我感到自在,但徘徊间却发出了长叹。
  5. 幽思招隐作,怆恨南涧篇。——深沉的思绪让我想起了隐居之作,悲伤地回忆起《南涧》篇。
  6. 羁怀定谁识,凄然独掩关。——我的羁旅情怀有谁能理解,凄凉地独自关上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暮色集四山”比喻傍晚的天色笼罩着四周的山峦。
  • 拟人:“岁阴岚气寒”中,岁月的阴霾被拟人化为寒冷的山岚。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峰高看月上,巢昏迟鸟还”。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暮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林蔼:林中的雾气,象征着岁月的阴霾和人生的迷茫。
  • 岚气:山间的雾气,象征着自然的神秘和人生的不可捉摸。
  • 月上:月亮升起,象征着希望和宁静。
  • 鸟还:鸟儿归巢,象征着归宿和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柴门一延伫”中的“延伫”是什么意思? A. 长时间站立 B. 快速行走 C. 短暂停留 D. 随意走动 答案:A

  2. 诗中“岁阴岚气寒”中的“岁阴”指的是什么? A. 岁月的阴霾 B. 岁月的阳光 C. 岁月的温暖 D. 岁月的明亮 答案:A

  3. 诗中“幽思招隐作”中的“隐作”指的是什么? A. 隐居之作 B. 隐秘之作 C. 隐晦之作 D. 隐逸之作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张嵲的《柴门晚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之美,但张嵲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张嵲的诗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