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晚景》

时间: 2025-02-04 16:19:35

脩曲少城偏,临秋坐眇然。

残阳鸦翅外,新月鸟行边。

隐轸齐侵地,苍茫鲁狩田。

登高何必赋,归意自悁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脩曲少城偏,临秋坐眇然。
残阳鸦翅外,新月鸟行边。
隐轸齐侵地,苍茫鲁狩田。
登高何必赋,归意自悁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色,诗人坐在依山的小城上,远望着夕阳透过乌鸦的翅膀洒落的余晖,和新月映照下的飞鸟。隐约的车辙延伸至大地,苍茫的田野上正进行着鲁国的狩猎活动。诗人思考着,登高吟咏又何必呢?归家的心情自然流露,心中充满了惆怅。

注释:

  • 脩曲:指的是曲折的山路或小城。
  • 眇然:形容孤独而渺小的样子。
  • 残阳:指的是夕阳,即快要落下的太阳。
  • 鸦翅外:指乌鸦的翅膀外边,形容夕阳的余晖透过乌鸦的翅膀。
  • 新月:指刚刚出现的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
  • 隐轸:指隐隐约约的车辙。
  • 齐侵地:齐国的狩猎活动逐渐向大地展开。
  • 悁悁:形容心中惆怅、难以言表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庠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为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北楼晚景》创作于秋天的傍晚,诗人坐在北楼上远眺,感受到秋秋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北楼晚景》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诗人在黄昏时分坐于北楼,遥望秋天的景象。开篇所描绘的“脩曲少城偏”便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少城的偏僻与孤立与他内心的孤独感相互映衬。随着夕阳的西沉,诗人目睹“残阳鸦翅外”的景象,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乌鸦的翅膀成为夕阳的载体,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接下来的“新月鸟行边”则通过新月与飞鸟的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新月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飞鸟则象征着自由与流动,这种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隐轸齐侵地,苍茫鲁狩田”一句则将视角扩大,描绘出更为广阔的田野景象,隐约的车辙与狩猎的场景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生活的气息。最后两句“登高何必赋,归意自悁悁”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与思念,似乎在说,纵然身处高处,心中所想的仍然是归家之情,这种情感的深厚,使得整首诗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脩曲少城偏:诗人坐在一个偏僻的小城中,周围的环境显得幽静而曲折。
  2. 临秋坐眇然:在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坐着,感到渺小。
  3. 残阳鸦翅外:夕阳的余晖透过乌鸦的翅膀,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4. 新月鸟行边:新月映衬着飞翔的鸟,象征着新的开始与自由。
  5. 隐轸齐侵地:隐约的车辙延伸至大地,暗示着生活的痕迹。
  6. 苍茫鲁狩田:辽阔的田野上,狩猎的活动正在进行,表现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
  7. 登高何必赋:登高吟咏又有什么必要呢?
  8. 归意自悁悁:归家的心情自然流露,内心充满了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如“残阳鸦翅外,新月鸟行边”,使诗句更加对称美。
  • 象征:新月、乌鸦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晚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归家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新月: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乌鸦:常被视作孤独和神秘的象征。
  • 车辙:生活的痕迹与历史的见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下列哪个意象象征着孤独?
    A. 新月
    B. 乌鸦
    C. 飞鸟
    D. 车辙

  3. 诗中提到的“归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C. 秋天
  2. B. 乌鸦
  3.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北楼晚景》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李白的作品更为直白,而宋庠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