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崖》

时间: 2025-02-04 13:41:55

天王舟楫浮南海,大将旌旗仆北风。

义重君臣终死节,时来胡虏亦成功。

身为左衽皆刘豫,志复中原有谢公。

人众胜天非一日,西湖云掩鄂王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王舟楫浮南海,大将旌旗仆北风。
义重君臣终死节,时来胡虏亦成功。
身为左衽皆刘豫,志复中原有谢公。
人众胜天非一日,西湖云掩鄂王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国家在战乱中的忠诚与希望。诗中提到天王的船只漂浮在南海,大将的旗帜在北风中猎猎作响。诗人强调了君臣之间的忠诚,纵然死去也不改节义。提到刘豫和谢公,表达了对中原的渴望和理想。最后指出,众人胜天不是一天的事情,西湖的云雾遮掩了鄂王的宫殿,暗示历史的沉浮与变化。

注释:

  • 舟楫:指船只,舟是小船,楫是船桨。
  • 旌旗:军旗,象征着军队的气势和权威。
  • 义重君臣:指君臣之间的忠诚与信义。
  • 胡虏:指外敌,特别是侵略者。
  • 左衽:古时的服饰,左衽指的是左侧衣襟朝前,象征着忠诚。
  • 谢公:指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谢安,寓意对中原的期望。
  • 人众胜天:指众人的力量可以战胜自然或命运的无常。
  • 鄂王宫:指古代鄂王的宫殿,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衰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献章,明代诗人,字季常,号白云,曾任官职,诗风清新,常有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以诗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诚的赞美,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吊崖》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沉重使命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传达了忠诚与志向的主题。开篇描绘出南海和北风的壮阔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与不安。接着,诗人强调了君臣之间的忠诚,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坚持节义,彰显了士人应有的气节。

在提到刘豫和谢公时,诗人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中原的怀念和对理想的追求。刘豫是历史上有名的叛臣,诗人提到他,实际上是在警示对忠诚的珍视与反思。谢公则是理想中的政治家,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

结尾处提到“人众胜天非一日”,这句强调了团结与坚持的重要性,暗示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此外,西湖的云雾遮掩鄂王宫,既是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也预示着历史的无常与变化,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王舟楫浮南海:描绘了南海的壮丽,象征着国家力量与动荡。
  • 大将旌旗仆北风:军队在北方奋战,展示出国家的勇气与决心。
  • 义重君臣终死节:忠诚于国家的君臣,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改初心。
  • 时来胡虏亦成功:在历史的转折中,外敌的侵扰反而激发了民族的斗志。
  • 身为左衽皆刘豫:提到刘豫,象征背叛与忠诚之间的对比。
  • 志复中原有谢公:表达了对历史理想的追求。
  • 人众胜天非一日:强调团结与坚持的重要性。
  • 西湖云掩鄂王宫:历史的沧桑,体现了时间变迁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忠诚比作航行中的船只,暗示着坚定不移。
  • 对仗:如“舟楫”和“旌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西湖的云雾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无常。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对历史沉浮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海:象征辽阔与不安定。
  • 旌旗:代表军队的斗志与荣耀。
  • 胡虏:象征外敌的威胁。
  • 左衽:象征忠诚与节义。
  • 西湖:象征历史的沧桑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将旌旗仆北风”中“仆”字的意思是: A. 倒下
    B. 挥动
    C. 落下
    D. 保护

  2. “时来胡虏亦成功”中的“胡虏”指的是: A. 内部叛徒
    B. 外敌侵略者
    C. 自然灾害
    D. 同盟国

  3. 诗中提到的“人众胜天非一日”强调了什么? A. 一个人的力量
    B. 团体的力量与坚持
    C. 短期内的胜利
    D. 自然的不可抗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y 陆游
  • 《满江红·写怀》 by 岳飞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忠诚,诗风更为细腻。
  •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则直接抒发了对报国的豪情与决心,气势更为磅礴。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与其历史背景》
  • 《陈献章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吊崖》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