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楼题柱》
时间: 2025-01-10 22:51:57意思解释
登西楼题柱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原文展示:
分弓来戍岭南州,动镜尘生雪满头。
原进愚言宜简易,颇哀老子得遨游。
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
衙散吏归冰样静,一庭落叶和晴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战士在岭南镇守的情景。他弯弓守卫,仿佛有镜子里的尘埃在阳光下闪烁,白发满头。也许他认为老人的话语应该简单明了,但他又感到对老子那种自由遨游的向往。青山的落处传来钟声,是寺庙的回响;而白鹭在明亮的边缘处,静静地倚靠在楼上。衙门的官吏散去,归家的路上显得冰冷而宁静,庭院里落叶纷飞,伴随着晴天的鸠鸟声。
注释:
- 分弓:指拉弓射箭,象征着守卫和战斗。
- 镜尘:镜子上的尘埃,比喻人的白发或年老的迹象。
- 愚言:简单而愚笨的话,强调简易与真实。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象征着自由与洒脱。
- 钟闻寺:寺庙的钟声,象征宁静和宗教的安宁。
- 冰样静:形容环境的冷清与寂静。
- 晴鸠:晴天的鸠鸟,象征着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平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诗作通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岭南戍守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体现了士人对于政治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登西楼题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文情怀的诗歌。诗的开头,通过“分弓来戍岭南州”的描绘,展现了战士在边疆的保卫职责,体现了他们的勇敢与担当。而“动镜尘生雪满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白发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重。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兵戎生活的艰辛,也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接下来的“原进愚言宜简易,颇哀老子得遨游”句,表达了对老子哲学的理解与向往。简单直接的思想更容易让人接受,而对老子那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追慕。
“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青山与寺庙的结合,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而最后两句“衙散吏归冰样静,一庭落叶和晴鸠”,则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寂静与宁静,落叶与鸠鸟声的结合,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淡然的心境。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亦是由外到内,最终引导读者走入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受,展现了对人生、自然与自由深邃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分弓来戍岭南州: 作为守边的士兵,拉开弓弦,表明了他的职责与担当。
- 动镜尘生雪满头: 通过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年华的易逝。
- 原进愚言宜简易: 强调了追求简单真实的话语,表现出对复杂世事的厌倦。
- 颇哀老子得遨游: 对老子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 青山落处钟闻寺: 通过钟声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象征着对宗教的向往。
- 白鹭明边人倚楼: 白鹭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静谧。
- 衙散吏归冰样静: 描绘了官吏散去后的冷清与安静。
- 一庭落叶和晴鸠: 落叶与鸠鸟声的结合,形成了宁静与祥和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 “动镜尘生雪满头”通过比喻表现人的年岁与经历。
- 对仗: 在“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中,形成了优美的对仗。
- 意象: 通过自然意象如青山、白鹭等,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在戍边生活中的孤独与感慨,展现了古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 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宁静。
- 钟声: 代表着宗教的安宁与心灵的归属。
- 白鹭: 传达出一种优雅与宁静的意境。
- 落叶: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晴鸠: 代表了自然的和谐与安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优雅与宁静
C. 战斗 -
“分弓来戍岭南州”中的“分弓”指的是什么? A. 拉开弓弦
B. 折断弓
C. 弓箭的装饰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宁静
C. 激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by 李白
- 《登高》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与李曾伯的《登西楼题柱》均表现出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但李白的诗更加激昂,表达了对历史与英雄的缅怀,而李曾伯则更多地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的修辞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