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唤麴生来》
时间: 2025-01-10 19:3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唤麴生来
作者:李曾伯〔宋代〕
唤麴生来,与常娥约,
从太守游。
把玉箫声寄,萧关短笛,
霓裳曲换,清塞重裘。
桂影飘摇,桐阴立尽,
多少征人霜满头。
油幢暇,不掀髯一笑,
辜负中秋。
斗杓矗处中州。
还有解闻鸡起舞不。
看鸣弦中鹄,穿杨电激,
飞球戏马,策垂星流。
绣帽归军,玳簪环客,
薄晚同登庾亮楼。
浮生事,是几番玩月,
何苦多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与常娥约定相聚的心情,描绘了与友人一起游玩时的情景。诗人寄情于玉箫声与短笛声,换上霓裳曲,穿上厚重的外衣,感受着桂树的影子摇曳,桐树的阴影已消失,多少漂泊的征人满头霜白。即便是闲暇时光,也无心微笑,辜负了中秋的美好时光。在中州的斗杓星辰高悬,有人是否能听到鸡鸣而起舞?看那鸣弦中的天鹅,穿梭于电光之间,飞球嬉戏马匹,星流之间策马而行。绣帽归来的士兵,佩戴玳瑁簪子的客人,薄暮时分一同登上庾亮楼。浮生如梦,玩月几次,何必多愁善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唤麴生:指唤来酿酒的麴生。
- 常娥:月亮女神,寓意美好与团圆。
- 玉箫:一种乐器,象征高雅和清幽的音乐。
- 霓裳曲:古代的舞曲,代表优美的艺术。
- 油幢:指华丽的帐篷。
- 辜负:辜负、辜负美好时光。
- 斗杓:天上的星座,代指北斗星。
- 鳌:指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力量与威严。
典故解析
- 常娥:常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亮的女神,常被提及于中秋节的诗词中。
- 鸡起舞:指的是“闻鸡起舞”的典故,出自东晋祖逖,寓意把握时机,努力进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多关注人情世故,追求情感与理想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中秋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感慨,既有对友人聚会的期待,又有对过往岁月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沁园春·唤麴生来》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世间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词开篇便以“唤麴生来,与常娥约”引入,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音乐与舞蹈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欢快的氛围中,仿佛与友人共度良宵,感受着月光的柔和与桂影的摇曳。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浮生事,是几番玩月,何苦多愁”作结,回归到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表达了对浮华与虚幻的清醒认识。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欢愉的表面,又潜藏着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在快乐与忧愁间的纠结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唤麴生来,与常娥约:呼唤酿酒师,约定与月神相聚,开篇即设定了美好的意境。
- 从太守游:与地方官员游玩,体现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 把玉箫声寄,萧关短笛:音乐的交融,象征着艺术的结合与相互影响。
- 桂影飘摇,桐阴立尽:桂影与桐影的对比,展现了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多少征人霜满头:感叹人生旅途的艰辛,离别与流离使人满头白霜。
- 浮生事,是几番玩月,何苦多愁:最终反思,人生如梦,何必在意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桂影飘摇”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如“鸣弦中鹄”,赋予乐器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中秋佳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常娥:象征美好与团圆,代表着思念与期盼。
- 桂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玉箫与短笛:象征高雅的艺术与愉悦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常娥”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美好与团圆
- C. 离别
- D. 乡愁
-
“多少征人霜满头”的意思是什么?
- A. 生活富裕
- B. 人生艰辛
- C. 快乐无忧
- D. 回归故乡
-
诗中的“浮生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人生的无奈
- B. 对未来的期望
- C. 对友谊的珍惜
- D.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曾伯的《沁园春·唤麴生来》更具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孤独的哲思。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