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垒连边色,烟芜带夕阳。
千年周翰祀,一瓣楚人香。
楼堞新宏壮,丘墟几废荒。
客怀明哲戒,飞梦绕吴乡。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城垣与边境的景色交融在一起,烟雾和野草映衬着夕阳的余晖。
千年来,周朝的祀典依然存在,留给人们一缕楚地的香气。
新修的城楼高大壮观,荒丘与废墟几乎无法辨认。
身为旅客的我,心中铭记着明哲的教诲,梦中时时回绕着吴地的乡愁。
注释:
- 古垒:指古代的城墙或堡垒,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烟芜:烟雾和野草,描绘出一种朦胧而自然的景象。
- 周翰祀:指周朝的祭祀活动,代表着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 楚人香:指楚地的香料,隐喻着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 楼堞:指城楼和城墙,象征着繁荣与壮丽。
- 丘墟:指荒丘与废墟,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遗迹的消逝。
- 明哲:指明智、聪慧的道理,这里暗示对人生的思考与警惕。
- 吴乡:指吴地,即今江苏一带,代表着作者的故乡情结。
典故解析:
“周翰祀”出自周朝祭祀制度,体现了古代对祖先和文化的尊重。“楚人香”可追溯至楚国的文化和地理特色,显示出地域文化的影响。“明哲”作为成语,源于对智慧的追求,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仁卿,号梅溪,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曾伯游历樊城时,借景抒情,表达他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樊城作为历史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给作者以深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过樊城用刘清叔韵》是一首通过描绘古城景象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诗的开头“古垒连边色,烟芜带夕阳”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樊城的宁静与历史感。古垒的苍凉和烟雾笼罩的夕阳,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厚重。接着,诗人提到了“千年周翰祀”,强调了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暗示着历史的延续和对先辈的怀念。通过“楼堞新宏壮”,诗人描绘了新修的壮丽城楼,而“丘墟几废荒”则对比出历史的沧桑,展现了人事的无常与遗迹的变迁。
在最后两句中,“客怀明哲戒”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事理的感悟,表现出身为外客的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飞梦绕吴乡”,深刻地传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往昔的怀念。这首诗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垒连边色:古老的城垣与边疆的景色相连,展现出历史的厚重。
- 烟芜带夕阳:烟雾和野草映衬着夕阳,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 千年周翰祀:揭示了历史的连续性与文化的传承。
- 一瓣楚人香:楚地的香气,象征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 楼堞新宏壮:新修的城楼高大,表现出繁荣的景象。
- 丘墟几废荒:荒丘和废墟的对比,体现了历史的变迁。
- 客怀明哲戒:身为旅者,心中铭记对智慧的追求。
- 飞梦绕吴乡:梦中回绕着故乡的情感,表达了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年周翰祀,一瓣楚人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飞梦”来表达思乡之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 映衬:夕阳与古垒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樊城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情感和对智慧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古垒: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积淀。
- 夕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楚人香: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与人文气息。
- 楼堞:象征繁荣与壮丽的时代。
- 丘墟:反映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 明哲:象征智慧与理性的追求。
- 吴乡:表现出深切的乡愁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垒”主要指什么? A. 新修的城楼
B. 古老的城墙
C. 乡间的田野
D. 夕阳的余晖 -
“飞梦绕吴乡”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对历史的沉思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文化的尊重
D. 对旅途的感慨 -
诗中描绘的“烟芜带夕阳”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景象
B. 生命的短暂
C. 乡村的宁静
D. 历史的厚重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李曾伯的作品相似,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但杜甫的笔触更为沉痛,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感受。李曾伯则更倾向于通过宁静的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过樊城用刘清叔韵》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深刻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