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4:11:32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白话文翻译:

居庸关高耸入云,山涧清泉潺潺流淌,鸟儿在悬崖间飞翔。
古来守边的士兵总是苦于这条险峻的道路,而今的皇陵安卧在雄伟的边疆。
车辆穿过狭窄的峡谷,鸟鸣声在耳边响起,烽火台在重重山冈上闪烁,雁群在空中掠过。
燕代的历史让人感慨万千,却与游子对故土的思念无关。

注释:

  • 居庸关:位于今北京市延庆区,是古代重要的边防关口。
  • 突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 青天:指天空,形容居庸关的高度。
  • 涧泉:山涧中的泉水。
  • 戍兵:守边的士兵。
  • 陵寝:皇帝的墓地。
  • 褊峡:狭窄的峡谷。
  • 烽点:烽火台,古代用于传递信息的信号设施。
  • 燕代:指燕国时期,历史悠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字季明,号亭林,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提倡实事求是,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其诗风多表现出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

《居庸关》是在顾炎武晚年时期创作,反映了他对边关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居庸关作为北方防线的重要关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诗人在此寄托了他对国家、历史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居庸关 其一》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历史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居庸关的描写,展现了边关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首句“居庸突兀倚青天”以雄壮的地势引入,瞬间勾勒出雄伟的山川景象,突显出居庸关的险峻。接着“涧泉流鸟道悬”则用清新的意象对比,生动描绘了山中宁静的自然环境,鸟儿在空中飞翔,似乎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

“终古戍兵烦下口”体现了居庸关作为边防重地的历史责任,士兵们在这里守卫着国家的安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那些戍边士兵的同情与敬意,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烦恼与苦楚。

后两句“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略显孤独的气氛,展现了人们在边关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则是对历史的沉思,尽管历史悠久,游子却仍然承载着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顾炎武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居庸突兀倚青天:居庸关高耸而立,直插云霄,展现出其巍峨的姿态。
  2. 一涧泉流鸟道悬:山涧中的泉水潺潺流动,鸟儿在高悬的山道间飞舞,描绘出自然的美好。
  3. 终古戍兵烦下口:古代守边的士兵在这里常常面临艰难困苦,展现出历史的沉重。
  4. 本朝陵寝托雄边:如今的皇帝陵寝坐落于这雄伟的边疆,体现出历史的延续。
  5. 车穿褊峡鸣禽里:车辆穿过狭窄的山峡,鸟鸣声此起彼伏,描绘出边关的生活情景。
  6. 烽点重冈落雁前:烽火台矗立在重重山冈上,雁群在空中飞过,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
  7. 燕代经过多感慨:历经燕国的历史,诗人感慨万千,反映出历史的沉淀。
  8. 不关游子思风烟:游子对故土的思念尽管深重,但与历史的感慨似乎无关,显现出一种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居庸突兀”与“一涧泉流”,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比喻:将居庸关比作历史的沉重载体,表现出人们对历史的敬畏。
  • 拟人:鸟儿在山间飞翔,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关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沉思,同时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居庸关:象征着边防与历史责任。
  • 泉流: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与宁静。
  • 戍兵:象征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艰辛。
  • 烽火台:象征着战争与信息传递的历史。
  • 雁群:代表游子的思乡之情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居庸关位于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南京
    • C) 西安
    • D) 杭州
  2. “终古戍兵烦下口”中的“戍兵”指的是什么?

    • A) 守边的士兵
    • B) 商人
    • C) 农民
    • D) 学者
  3. 诗中提到的“燕代”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 A) 唐代
    • B) 宋代
    • C) 燕国时期
    • D) 明代

答案:

  1. A) 北京
  2. A) 守边的士兵
  3. C) 燕国时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顾炎武的边关诗: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理想;而顾炎武则通过居庸关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边境的责任,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