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叔问过别留夜话偶阅鲍溶诗有感用韵作》
时间: 2025-01-26 23:52: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磨蚁不停足,故交益无多。
向来苕溪梦,但有高轩过。
昂昂芝田态,长饥玉山禾。
顾我老且穷,吹毛从鸟窠。
何当寂寞滨,纫兰共扪萝。
非无烟霞志,奈此饥冻何。
言离更踌躇,参横照斜河。
为公睇金台,慷慨徒悲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无奈。磨蚁不停地在地上爬行,往昔的朋友如今已不再多。曾经在苕溪的梦中游荡,现在只有高楼大厦经过。看着繁茂的芝田,却因饥饿而无法享用美好的粮食。回头想自己年纪大了且贫穷,连鸟巢里的毛都得吹出来。何时才能在这寂寞的海边,采撷兰花与萝卜共度时光?并不是没有追求的志向,只是这饥寒交迫让我无从追逐。离别的话语让我更加犹豫,星星在斜河上闪烁,似乎在照亮我内心的困惑。为了他人,我登上金台,慷慨激昂,却只能徒然悲歌。
注释:
- 磨蚁:磨蚁,形容蚂蚁不停地爬行,暗指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艰辛。
- 故交:旧友,指与自己交情深厚的人。
- 苕溪:指的是苕溪,古时的一条小溪,常常用来象征梦境或理想之地。
- 芝田:指长满芝草的田地,寓意丰饶。
- 长饥:长时间的饥饿,表示生活困苦。
- 纫兰共扪萝:形容与友人一起采摘兰花与萝卜,渴望友谊和简单的快乐。
- 奈此饥冻何:感叹自己的困境,饥饿和寒冷的现实令理想无法实现。
- 参横照斜河:比喻星星在夜空中的位置,照射着河面,象征内心的迷茫和纠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俱,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与友人分别后,诗人回忆往昔与友共度的美好时光,感慨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而作。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对友情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对友情的渴望。开篇“磨蚁不停足”,生动地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艰辛,给人以强烈的时间感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故交益无多”,则引出了诗人对过往友谊的思念,伴随着生活的孤独感。
“向来苕溪梦,但有高轩过。”这一句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对比,曾经的梦境和如今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照,令人感到失落。诗中“昂昂芝田态,长饥玉山禾”进一步强化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芝田的丰饶与自身的饥饿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渴望与友人一同享受平静生活的愿望与现实的饥寒交迫形成对照,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全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孤独的反思和对友情的珍视,最终在“为公睇金台,慷慨徒悲歌”的结尾中,诗人以悲壮的情感告别,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磨蚁不停足:时间流逝,生存的艰辛。
- 故交益无多:珍贵的友谊逐渐减少。
- 向来苕溪梦:梦中的美好理想。
- 但有高轩过:现实的高楼大厦无情地经过。
- 昂昂芝田态:理想中的丰收景象。
- 长饥玉山禾:却因饥饿而无缘享用。
- 顾我老且穷:回头看自己年老且贫困。
- 吹毛从鸟窠:连基本的生活都很艰难。
- 何当寂寞滨:何时才能在孤寂的海边。
- 纫兰共扪萝:与友人一起享受简单的生活。
- 非无烟霞志:并非没有追求的理想。
- 奈此饥冻何:可惜现实的困境使理想无法实现。
- 言离更踌躇:离别的话语使自己更加犹豫。
- 参横照斜河:星星的照耀似乎在指引方向。
- 为公睇金台:为了他人登上高台。
- 慷慨徒悲歌:尽管激昂却只能徒然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磨蚁”比喻时间和生命的流逝。
- 对仗:如“何当寂寞滨,纫兰共扪萝”形成对称结构,增添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强调诗人的孤独与渴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珍视与现实困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奈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磨蚁:象征生命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
- 故交:代表珍贵的友情。
- 苕溪:象征理想与梦境。
- 芝田:象征丰收与美好生活。
- 兰花与萝卜:象征简单的快乐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磨蚁不停足”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友谊的珍贵
C. 自然的美丽 -
诗人对“芝田”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嫉妒
C. 无所谓 -
“何当寂寞滨,纫兰共扪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A. 享受孤独
B. 渴望友谊与简单生活
C. 忘记过去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逸生活的志向。
- 李白《将进酒》:表现豪情与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程俱的《赵叔问过别留夜话偶阅鲍溶诗有感用韵作》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但程俱的诗更显细腻与孤独,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程俱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