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题{臨/手}蕙词,用碧山题草窗词卷韵》

时间: 2025-01-26 00:25:19

去国情怀,悲秋才调。

行吟莫恨知音少。

三闾哀怨此中遗,楚江何处无芳草。

泪洗欢悰,酒添愁抱。

旧时心事休重道。

却怜萧瑟庾兰成,如今也向江关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国情怀,悲秋才调。行吟莫恨知音少。三闾哀怨此中遗,楚江何处无芳草。泪洗欢悰,酒添愁抱。旧时心事休重道。却怜萧瑟庾兰成,如今也向江关老。

白话文翻译:

离开故国,心中充满了忧伤的情怀,悲伤的秋天使我更加感慨。吟唱的时候不要怨恨知音太少。三闾大夫的哀怨,在这里仍然留存,楚江的哪一处没有芳草呢?泪水洗去了欢愉,酒又增添了愁苦。过去的心事就不再提起了。只怜那萧条的庾兰,如今也在江边变得苍老。

注释:

  • 去国情怀:指离开故乡后对故乡的思念和忧伤。
  • 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表现了对屈原遭遇的同情。
  • 楚江:指楚地的江河,象征着故乡和离别的思念。
  • 泪洗欢悰:泪水洗去昔日的欢愉。
  • 旧时心事:指过去的忧愁和心事。

典故解析:

  • 三闾大夫:屈原的别称,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因政治原因被流放,表现了对国家与故乡的深切思念。
  • 庾兰:庾兰是古代的一种植物,象征着凋零与衰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文风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诗人离开故国之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在秋天的背景下,情感更加深沉。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汪东的一首佳作,整首词通过对离别情怀的抒发,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去国情怀,悲秋才调”引入,直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诗中提及的“三闾”不仅是对屈原的追忆,更是对自己遭遇的共鸣,彰显出诗人与古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楚江何处无芳草”这一句让人联想到即便身处他乡,仍然有着无尽的美好回忆。然而泪水与酒的交织又让这份美好蒙上了一层忧伤的面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以“却怜萧瑟庾兰成”作结,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国情怀:表达离开故国后心中的忧伤。
  2. 悲秋才调:秋天的悲凉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3. 行吟莫恨知音少:在吟唱时,不必怨恨知音的稀少。
  4. 三闾哀怨此中遗:提及屈原的哀怨,感慨自己所处的境遇。
  5. 楚江何处无芳草:即使身在异乡,依旧有美好的回忆。
  6. 泪洗欢悰:泪水洗去了往日的欢愉。
  7. 酒添愁抱:酒反而增添了内心的愁苦。
  8. 旧时心事休重道:旧时的忧愁就不再提起。
  9. 却怜萧瑟庾兰成:怜惜那萧条的庾兰,叹息岁月流逝。
  10. 如今也向江关老:如今在江边也已渐渐苍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泪洗欢悰,酒添愁抱”,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离别与思乡的主题,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反映了个体在历史与时间面前的脆弱与坚韧。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凋零、萧条的季节,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代表故乡、思念之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象征着悲伤与失落,体现内心的挣扎。
  • :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与现实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去国情怀”中的“国”指的是什么?

    • A. 故乡
    • B. 国家
    • C. 家庭
    • D. 朋友
  2. “三闾哀怨”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白居易
  3. “泪洗欢悰”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希望
    • D. 愤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汪东的《踏莎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汪东的情感更为细腻,杜甫则更具历史感与沧桑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汪东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屈原与三闾大夫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