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十七 十九部仄韵》
时间: 2025-01-11 01:2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杳花踪,雨沉香迹,飘蓬顿失红消息。无邀青鸟寄青书,百无聊赖吹箫笛。汀渚听风,水湄看碧,青丝渐白如霜荻。江头宁伫许多年,痴痴也等团圆日。
白话文翻译
风中淡淡的花香已无踪影,雨中沉重的香气也渐渐消逝,飘荡的蓬草使我失去了关于红花的消息。没有人邀请青鸟来寄送书信,我只是在无聊中吹奏着箫笛。在汀洲的岸边听风声,在水边欣赏碧绿的景色,青丝渐渐变白如霜的芦苇。在江边我静静地伫立了许多年,痴痴地等待团圆的那一天。
注释
- 杳:隐秘、遥远。
- 踪:踪迹,痕迹。
- 飘蓬:指飘荡的蓬草,象征无依无靠。
- 青鸟:古诗中常用来象征信使。
- 箫笛:古代乐器,象征音乐。
- 汀渚:小洲,水边的陆地。
- 青丝:黑发,形容年轻。
- 霜荻:指芦苇,霜打后的样子,象征衰老。
- 宁伫:静静地停留。
典故解析
青鸟:在古代文学中,青鸟常作为传递情感与书信的使者,象征着愿望和希望。这里的青鸟寄书,表明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荣江,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常在作品中探讨人生的孤独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经历了一段孤独的时光后,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现代都市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十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团圆渴望的深切思考。整首词以自然景象隐喻内心情感,开篇便以“风杳花踪,雨沉香迹”展现出一种萧索的气氛,仿佛在诉说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青鸟寄青书”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却又因其无果而感到百无聊赖,仿佛音乐也无法驱散内心的孤寂。
后半部分的“青丝渐白如霜荻”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诗人用青丝转白来隐喻自身的衰老与无奈,同时也渗透出对生命的无情感叹。最后的“痴痴也等团圆日”更是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团圆的执着期待,既有对未来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杳花踪”:风吹过,花香消散,暗示着无法再寻的美好。
- “雨沉香迹”:雨中的香气也逐渐消失,进一步渲染出孤独感。
- “飘蓬顿失红消息”:飘荡的蓬草让人失去了关于红花的消息,象征不再关心的过去。
- “无邀青鸟寄青书”:没有青鸟来传递书信,表明孤独和失落。
- “百无聊赖吹箫笛”:在无聊中独自吹奏乐器,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消遣。
- “汀渚听风,水湄看碧”:置身自然,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的向往。
- “青丝渐白如霜荻”:时间的流逝带来的衰老,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江头宁伫许多年,痴痴也等团圆日”:在江边静静等待,表现出对团圆的执着与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青丝渐白如霜荻”用霜来比喻衰老,生动形象。
- 拟人:“无邀青鸟寄青书”赋予青鸟人性,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词保持了较为严谨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团圆的强烈渴望,诗人在孤独中反思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的沉淀,诗人传达了一种深切的思考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风:象征变化与无常。
- 花:代表美好与青春。
- 青鸟:象征信使与希望。
- 箫笛:象征音乐与孤独。
- 青丝:代表年轻与活力。
- 霜荻:象征衰老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风杳花踪”中的“杳”字的意思是: A. 明亮
B. 隐秘
C. 温暖 -
青鸟在诗中象征: A. 财富
B. 信使与希望
C. 旅行 -
诗中“青丝渐白如霜荻”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衰老的感慨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崔荣江的《踏莎行 其十七》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叹与对团圆的渴望,但崔荣江更多地反映了现代人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融入了更多的女性情感和细腻的描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崔荣江相关文集与访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