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10 23:05: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茅于美
莲意还清,蕉心初捲,惊寒早觉红妆贱。
寻思未若梦魂中,心期得处常常见。
桃李先芳,幽花无绽,深愁暗傍林阴转。
可怜血泪一春倾,皇天不与东风便。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莲花的意象还清晰可见,蕉叶的心事刚刚卷起,惊醒寒意,早早感受到红妆的贱价。
思索起来,似乎不如梦中那样甜美,心中渴望的地方常常能够相见。
桃李花早已盛开,幽静的花却不见绽放,内心的愁苦在林荫下悄然流转。
可怜的是这春天的血泪倾泻,苍天不与东风相助。
注释:
字词注释:
- 莲意:指荷花的情意,象征清纯与美好。
- 蕉心:蕉叶的内心,暗指内心的隐秘情感。
- 红妆:多指女子的妆饰,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美丽。
- 桃李:泛指花卉,常用以象征青春与希望。
- 幽花:指深藏的花朵,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暗淡。
- 东风:春风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生机。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桃李”常被用来象征春天与繁华,而“东风”则多与春天的来临相关联。诗人在这里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茅于美(1880-1954),字寄庵,号青荫,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风格独特,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通过细腻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莲意”、“蕉心”、“桃李”等,借助自然的景象传达了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内心的忧愁。开篇的“莲意还清,蕉心初捲”,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惊寒早觉红妆贱”则隐含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用“寻思未若梦魂中,心期得处常常见”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差距,仿佛梦境中的美好比现实中的相聚更为真实。结尾的“可怜血泪一春倾,皇天不与东风便”则是对自己感情的无奈和对春天的惋惜,暗示着即使春天来临,内心的愁苦依旧难以消散。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又夹杂着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莲意还清,蕉心初捲”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莲花的意象和蕉叶的心事相互交织,表现出一种清新而含蓄的美感。 - “惊寒早觉红妆贱”
春天的到来给人带来了惊喜,同时也让人意识到美丽的事物容易被忽视,感受到一种对美的珍惜。 - “寻思未若梦魂中,心期得处常常见”
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思考,梦中比现实更加真实,心中渴望的相聚也更为珍贵。 - “桃李先芳,幽花无绽”
通过对比桃李花的早开与幽花的沉寂,表现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 - “可怜血泪一春倾,皇天不与东风便”
结尾的感叹,暗含对春天的无奈与对生命苦短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联系,如“莲意”与“蕉心”。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力。
- 对仗:如“桃李先芳,幽花无绽”,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传递出了对生命与春天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象征清纯、美好。
- 蕉:象征隐秘的情感与内心的思索。
- 桃李:象征青春与希望,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幽花: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愁苦。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C. 生命的短暂 -
“桃李先芳,幽花无绽”中,幽花代表了什么?
A. 美好
B. 孤独
C. 喜悦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 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 《静夜思》: 主题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的思乡之情,情感更为直接与浓烈。
解读:
两首诗在主题上都有自然的描绘,但《踏莎行》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起伏,而《春晓》则更多展现春天给人带来的生机与希望。